鲁中网

鲁中网

拼比看·企业行 | 以砂筑梦 铁壁虎的“砂子革命”与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鲁中网

2025-04-29 09:26:30


  编者按:

  春早人更勤,奋进正当时。

  年初,淄博市“拼经济比贡献看成效”动员部署会议召开,擂响“干字当头、拼字为要,干在当下、拼在全年”的奋进鼓点。拼经济,拼的是干劲;比贡献,比的是创新;看成效,看的是实绩。开年以来,淄博市各区县、各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创新动能。

  即日起,鲁中网推出“拼比看·企业行”系列报道,深入淄博工业企业,聚焦车间一线与前沿研发,挖掘企业在“拼比看”上的创新成果与经营实际,剖析不同企业发展路径,助力淄博工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敬请关注。

  鲁中网记者 王钰程

  建筑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砂石作为基础材料,其开采、加工、应用的全生命周期都面临资源消耗与环保压力。如何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同时实现绿色转型?在山东淄博,一家名为铁壁虎的建材企业给出了答案——以技术为矛,以环保为盾,将砂石“点石成金”,打造高性能、低能耗的新型建材,为行业开辟了一条科技驱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技术立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硬核”创新

  走进山东铁壁虎建材有限公司桓台县生产基地,4条全自动砂浆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年产能达20万吨。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徐文磊介绍:“我们的产品不是简单的砂浆和混凝土,而是基于微观力学设计和纤维增强技术的‘黑科技’材料。”

  以明星产品高延性混凝土(GY)为例,这种材料抗压强度可达C50以上,延展性比普通混凝土提升200%,且具备自修复裂缝的能力,被业界称为“可弯曲的混凝土”。在桓台县荆家镇中心中学抗震加固项目中,GY混凝土将校舍抗裂性能提升60%,工期缩短40%,成为老旧建筑改造的“利器”。另一款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以回收建筑废渣为原料,导热系数低至0.06W/(m·K),防火等级达A级,应用于青岛恒大文化旅游城项目后,建筑全年空调能耗降低20%。

  “技术领先一步,品质更胜一筹”不仅是企业标语,更是铁壁虎的生存法则。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联合研发的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突破200MPa,已成功应用于装配式桥梁和大型幕墙工程,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变废为宝:循环经济下的“砂石魔法”

  在铁壁虎的原料车间,堆积如山的建筑废渣经过破碎、筛分后,转化为高品质骨料,替代天然砂石。“每吨产品消耗1.2吨建筑垃圾,年处理量超10万吨,相当于减少矿山开采50亩,节约标煤8000吨。”徐文磊介绍。

  节能举措贯穿生产全流程。公司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干燥系统,利用光伏板供电,将干燥环节能耗降低40%;速凝快修特种混凝土系列产品,凭借3小时通车、2小时粘结修复的效率,大幅减少施工周期带来的能源浪费。

  目前,铁壁虎的产品已覆盖全国200多个重点工程,包括市政交通、能源基建、民生工程等领域。2022年,企业营收突破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5%,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

  产学研融合:破解“卡脖子”难题

  技术突破离不开产学研深度合作。铁壁虎与武汉理工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例如,防核辐射混凝土的研发,便是基于高校核防护理论,结合企业工程经验,最终实现抗辐射性能提升50%,填补国内空白。

  “我们不做纸上谈兵的创新,所有技术必须经得起市场检验。”徐文磊强调。企业推出的“零风险合作计划”——若产品未达合同承诺性能,全额承担返工成本,已吸引中建、中铁等大型国企成为长期合作伙伴。

  “我们的目标不是做最大,而是做最不可替代。”徐文磊表示,铁壁虎将继续以砂石为基,以科技为翼,重塑建筑行业的绿色未来。

  从地方小厂到行业标杆,山东铁壁虎建材有限公司用十年时间,证明了传统产业也能靠科技创新“破茧成蝶”。在这里,每一粒砂石都被赋予新的使命,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为“双碳”目标添砖加瓦。正如企业展厅墙上的标语——“用砂子创造新世界”,铁壁虎正以务实与创新,书写中国建材行业的绿色传奇。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