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7-08 16:59:3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数据显示,今年毕业季,预计超1200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据钱江晚报报道,浙江省首个家政学本科专业的第一届26名毕业生,投身康养托育等行业,被家政机构“一抢而空”。无独有偶,2024 年,全国首批设立养老服务的山东女子学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培养出了近百名养老专业本科生,也被众多养老机构“抢聘”。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家政行业逆势而上,吸引了不少大学生“脱下长衫”。相关人才被提前预定,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家政服务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转向,与行业发展不谋而合,让社会逐渐认识到家政服务业的高端属性与专业价值,更在潜移默化中打破了 “家政就是伺候人” 的固有印象,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这一行业的职业内涵与发展潜力。
毕业生被抢聘,折射出家政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过去,家政行业主要招聘保洁、保姆,面向中年妇女进行招聘。事实上,家政属于社会学的分支,不仅有“力气活”也包括“脑力活”。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家政服务行业的领域不断细分,囊括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母婴照护、儿童教育、老人护理、专业烹饪、整理收纳、高级管家等细分需求,催生出育婴师、收纳师、营养师、高端管家等新兴职业,对求职者的学历及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对于家政行业来说,普通的劳务型求职者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懂管理、会运营、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是“刚需”,本科毕业生则正好填补了这些细分高端市场的空白。
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是对行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数据显示,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现有从业人员大约3000万,而实际市场需求已超过5000万。面对2000万的缺口,教育部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等养老相关专业。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家政行业”。不少高校积极响应,陆续恢复、开辟家政学招生,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开始探索建设家政学硕士点。学生们需要在学校内系统学习家政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系统的学历教育与深造方式,打破了家政行业“门槛低、没前途”的刻板印象,吸引着更多年轻人涌入这个“蓝海”行业。
高学历、科班出身的大学生走上家政岗位,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家政行业,尤其是面向“一老一小”的照护市场,亟需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受此影响,专业照护人员的薪资也水涨船高。与月薪3000元的“白领”工作相比,不少年轻毕业生选择进入家政行业过渡、掘金。00后本科生做保洁,月入过万;95后大学生做收纳师,正在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家政学毕业生创立高端家政服务公司,带动当地就业……越来越多大学生摒弃陈旧观念,凭借专业理念和独特见解在家政行业锻造自我价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在不少人看来,大学生干家政是“大材小用”,大学开设家政专业、养老专业更是“浪费资源”,围绕本科生和家政行业的争论始终存在。如今家政学、养老学的毕业生开局顺利,增加了高校扩招的信心。后续,为了提振年轻人投身家政服务行业的决心,要用切实的社会保障和制度设计,让从业者获得幸福感安全感。只有让新鲜血液为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才能彻底瓦解社会对家政行业的偏见与歧视。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