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7-11 23:01:30
鲁中网记者 孙蕊 王钰程
驾车驶入周村区北郊镇丰乐村,缀满果实的山楂树,跃出墙头的凌霄花与村里的彩绘墙壁相映成趣。村头,村民废弃的大缸、石磨经过点缀,成为丰乐村亮眼的微景观。每逢夜晚,村里的标志性建筑水塔开始上演灯光秀,为村民的夜晚生活添彩。
从道路硬化到村居环境改善,再到村内景观的搭建升级,丰乐村的美学实践不是简单的环境整治,而是用美的力量重塑自然生态、人居环境、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画卷。
老房子找到“新活法”
“现在村里有556户村民,随着不少人搬去楼房,不少老宅子就荒废了。”丰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勇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对村里的大小角落都了如指掌,“今年我们做了统计,目前有80户院落处于闲置状态,我们计划将这些闲置院落流转到村集体,由村里向外出租,为集体增收。”
近年来,乡村变为“可触摸的诗意栖居地”,惬意的乡村游成为市民避暑消夏的新潮流。不少人厌倦了城市的噪音、压力,更渴望“归园田居” 的生活,有着小院、菜园、炊烟的乡村小院成为疲惫心灵的精神寄托。
“我之前也考察了附近的几个村,但是最终选择了丰乐村。吸引我的就是这里良好的村容村貌,环境也好,而且是村集体和我签合同,在这改造翻新都很放心。”在一户院落中,租户已经开始着手改造,并将小院命名为“洗凡居”。
千家万户的 “小美” 汇聚成乡村环境的 “大美”,村民家庭院落的角落缝隙也在进行改造升级,丰乐村的乡村美学也从 “面上清洁” 向 “里子提质” 深化。
走进李金刚的家中,朴素乡村院落已经变化为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宜居空间。土墙上刷了洁白得涂料,搭配着青色屋顶,院落显得整洁大方。大山楂树下,水塘里的胖锦鲤在追逐嬉戏,增添院落的灵动与生机。“我们保留了老房子的土坯墙壁和四梁八柱的结构,增设了水池、茶室等空间,年初还办了一场乡村婚礼,邻居都夸我家收拾得好。”李金刚说道。
小庭院提升了村居颜值,更唤醒了村民主人翁意识,环境整治从被动便主动,让村居环境整治延伸到了田间地头、庭院内外。
乡土角落进阶“艺术高地”
在村口,几个大缸搭建的微场景十分亮眼。李勇说:“这些大缸、石墨都是村民不要的,堆放在房前屋后,不美观也耽误出行,我们就收集起来,通过彩绘、雕刻、堆叠等形式,搭建了这么一个小场景。”小小的角落成为乡村美学最生动的实践场,乡土智慧与现代审美碰撞下,农村老物件绽放出独特生命力。
“现在我们村道路平整,街道整洁,但在十多年前,村里的主路都是土路,想修路,村里账面上都拿不出钱来。”在李勇的回忆中,丰乐村的道路一下雨就十分泥泞,闲置的荒地、大湾缺乏管理,都成了村民默认的垃圾场,与现在的样子大相径庭。
2011年,李勇上任丰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账面上每年仅有20万元收入。村里400米的主路修建都要分两次进行。“当时我们村两委班子,都得去现场拌水泥,就为省两个人工费。”后来,随着“村村通”“户户通”的政策推行,丰乐村陆续完成了5万平方米的道路硬化。
2019年以来,丰乐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打造特色墙绘 5000 余平方米,修葺提升休闲广场 3 处,将乡土风情与现代艺术交融,赋予村庄独特文化标识。同时在村内广场,配备健身器材、休憩设施,增设景观绿植,构建起集健身娱乐、邻里交往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今年,丰乐村将废弃垃圾场改造为向日葵花海,增设多处打卡点,致力于构建集观赏、采摘、摄影打卡于一体的 “向日葵花海” 特色基地,丰富村民和游客的游览场景。
当下,丰乐村的向日葵整茁壮成长,昂首向阳的金色圆盘点缀在绿叶之间,与蓝天、原野相映成趣。“预计这个月底,连片的向日葵花海将成为我们丰乐村的新地标,吸引周边群众前来打卡游览。我们也将陆续假装木门、竹篱笆、打卡背景,方便村民和游客拍照留念。”李勇介绍道。
丰乐村的“美学实践”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美好的村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丰乐村的美学实践,不仅要改善村居环境的外在美,还注重精神富足的内在美。
大年初一,丰乐村村民结束拜年之后,都会参与到村里举办的趣味运动会之中。在比赛现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十余个比赛项目让村民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赛场之外加油声、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热闹,村民们尽情享受节日的喜悦和运动的快乐。
“过去,村里人拜完年,喝酒、打牌,不时会出些小矛盾。我们就想过年了,大家都高高兴兴凑在一块,拿些彩头出来也让大家比赛有奔头。没想到,村民都十分踊跃参与,到目前已经举办了八届,我们丰乐村也会一直把这个运动会办下去。”李勇说。
村民们精神富足了,办事都拧成一股绳,“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气神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村里的各项志愿活动中。党建引领、民生改善、环境更美,让丰乐村先后斩获了“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丰乐村的变化,让企业商户都看在眼里。十年间,四十余家企业在丰乐村扎根生产,从轰鸣的机械加工厂到经纬交织的纺织车间,一个个项目在村里落地生根,辐射带动周边三百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企业因村而兴,村因企业而活。这份双向奔赴的热闹,让丰乐村的 “美” 不止停留在环境的整洁、人心的齐整,更添了几分产业兴旺的底气。乡村的吸引力,从来不止于风景,更在于那股向上生长的活力。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