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07-25 09:05:43
当前,淄博市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阶段。进入汛期,意味着天气多变,各地进入一年中降雨集中期及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期,降雨强度更大、历时更长,洪涝灾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天气更加复杂多变,极端天气明显增多。汛期自然灾害可概括为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及地质灾害,主要由降水引起。汛期暴雨局地性、突发性强,雨量大、危害重,常伴有大风与冰雹,并由此引发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普通市民该如何应对?如何科学避险,保障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淄博市应急管理局防汛科科长丁乃杰,为大家送上实用、权威的汛期避险指南。
提前识别预警信号,掌握灾害来临前兆
在进入汛期后,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市民首先要学会识别气象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颜色越深,雨量越大,灾害风险越高。
蓝色预警: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是最高等级,意味着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灾害风险极高。
“尤其是看到橙色和红色预警发出时,务必高度警惕,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丁乃杰提醒。
不同场景避险攻略,照着做更安全
1.在家待着,也要防患于未然:
尽量减少外出,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提前关闭门窗,防止雨水倒灌;
清理阳台杂物,固定花盆、空调外机等易坠物品;
疏通地漏,确保排水通畅;
低洼住户可在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沙袋,防止积水倒灌;
一旦家中进水,应立即关闭电源和燃气设备,防止次生灾害。
2.人在外面,避险动作要快准稳:
暂停室外大型集会和高空、户外作业;
不要在广告牌、电线杆、变压器等危险区域停留;
不要在低洼地带、桥下、涵洞、河道附近逗留;
不贸然涉水行走,谨防井盖冲失、下水道倒灌;
驾车或骑车时避开积水路段,水情不明勿冒险通行;
遇到雷雨天气,要远离大树、电线杆、金属物体,不要在空旷野外逗留,尽快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坚固建筑内避险。
在山区游玩时,如发现溪水突然变浑浊,或听到类似轰鸣的声音,可能是山洪或泥石流即将发生的信号,应立即向与灾害来向垂直的两侧高地转移,切勿顺流而逃或停留在山谷中。选择植被茂密、基础稳固的山坡避险更为安全。
3.被洪水围困或卷入洪水中,保持冷静:
尽量抓住漂浮物,如门板、塑料桶、木床等,帮助漂浮;保持头部露出水面,节省体力,控制呼吸;观察水流方向,寻找机会向岸边或高地靠拢,并持续呼救;尽快拨打110、119或当地应急电话,报告位置和险情,等待救援。
4.暴雨过后,仍需警惕滞后性灾害
即使暴雨结束,也不可掉以轻心。强降雨后几天内,仍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应避免靠近山脚、陡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同时,要检查房屋结构是否受损,避免进入受损严重的建筑。如发现道路塌方、桥梁冲毁、山体滑坡等情况,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或应急部门报告。
尤其是暴雨红色预警时,淄博市应急管理局特别提醒市民:非必要,不外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切勿游泳逃生,不要攀爬带电的电杆、铁塔;远离倾斜电杆和断线,防止触电;泥坯房居民如来不及转移,可用门板、桌椅等制作简易木筏逃生。
遇险情时保持冷静,第一时间联系应急救援力量。“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丁乃杰强调,防汛工作关系生命安全,每一位市民都应提高警惕,科学应对汛期风险,共同守护家园。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马斌)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