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手造华章·齐韵悠长 | 雨点釉:银星点点续写千年陶瓷传奇

来源:鲁中网

2025-09-05 16:33:02


  鲁中网记者 孙蕊

  今年,山东推出了首批非遗盲盒,淄博三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其中,小隐藏款雨点釉,以其“银酒金茶”的奇景,成为关注的一大亮点。“雨点釉”这一古老技艺,兴盛于宋代,曾是红极一时的斗茶名器。从民国至今,四代匠人的苦心钻研,终于让这门古老技艺重见天日、传承不绝,在陶瓷版图上,刻画下雨点釉熠熠生辉的图景。

  在博山区山头街道的小巷内,藏着展览面积达2000余平方的雨点釉博物馆。博物馆的主人,正是雨点釉第三代传承人,周祖毅。步入小院,每一处都彰显着这位陶瓷匠人的巧思,花墙里镶嵌着匣钵,雨点釉摆件与流水相映成趣,连参观入口都被改造成了窑炉的样式……

  “雨点釉以黑为底色,釉中布满具有银色金属光泽的放射状圆形结晶,形似雨点坠入水中时迸出的水圈花斑,因此得名。”周祖毅介绍道,“我们博山雨点釉的特色,就在于这银斑饱满匀称,以水注入银辉熠熠,以茶倾注金光闪闪。”

  在博物馆内的藏品,大多是周家三代人的作品。深邃浓郁的黑色打底,在灯光的照射下,点点星斑如同繁星在夜幕中闪烁,极具艺术感染力。在作品的造型上,既有借鉴古代经典器物而打造的茶具、瓶、尊,也有符合现代年轻审美的萌宠、餐具,现代设计理念与古代审美观念在匠人的手中碰撞,创作出的作品也更加精美、新颖。

  在展厅的一角,摆放着承载父辈心血的作品《雨点釉双龙瓶》,瓶身硕大,两条红色巨龙蜿蜒在两侧,龙身的细节也刻画得栩栩如生。周祖毅说:“这一件作品是我父亲母亲和我共同完成的,我们仨研究了一个多月,在烧制过程中报废了十几件,最终才得到一件完美无瑕的作品。摆放的这一件,细看就能发现在龙身上有裂口,是不够完美的。”最终,完美无瑕的雨点釉双龙瓶作为第二代传承人周占元的代表作,出口至海外,让雨点釉的独特美感在国际舞台上绽放。

  雨点釉在宋代兴盛之后,因战乱而逐渐销声匿迹。直至民国时期,由侯相会老先生复烧成功。1959年,侯老先生在美陶和技术人员的协助下,经过不断试验和调整配方,烧制出来的雨点釉品质上乘,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进入六七十年代后,周祖毅的父亲周占元白手起家,设计建造了八卦圆窑,学习和揣摩雨点釉配方,将雨点釉烧制技艺扩大至其他器型之中,雨点釉的烧制技艺在周家这脉中传承下来。

  “我早先是在国企工作,从小看着我父亲在雨点釉上下功夫,深知这一行的苦和累。”2007年,周祖毅继承父业,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雨点釉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在保留传统技艺的精髓上,力求创新与超越。其作品《28寸雨点釉竹鸡盘》荣获第二届“大地奖”中国陶瓷金奖、《雨点釉(油滴)星耀瓶》获得百鹤奖……周祖毅的作品先后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比赛,斩获多项重量级奖项。

  他将雨点釉与立粉彩陶釉融合,创作的非遗盲盒雨点釉主人杯、小牛令人眼前一亮。每一只主人杯都独具风采,特殊的陶土与釉料能让茶味更加柔和适口。周祖毅说:“自从非遗盲盒推出以来,我们一直在不断补货,目前已经售出了上千件。”

  在周祖毅看来,非遗传承不能一知半解,尤其年岁渐大后,传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催促着他,将自己的见识和经验传给下一代。如今,雨点釉传承的接力棒传到了儿子周冠丞手中,这位“90后”的新一代传人,在创作中有着自己的见解。

  “目前我的作品多以小件文创为主,为的是积累创作经验,同时摸清当下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在展厅中,周冠丞创作的雨点釉萌宠系列,栩栩如生,深受前来研学的学生们喜爱。创作之余,周冠丞还在博物馆内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们在参观后亲自体验拉坯、造型、上釉的过程。

  “我们依托博物馆,开展的研学活动,一个月的客流量能达到千余人。这源源不断地客流,不仅为博物馆带来了旺盛的人气,更让雨点釉这门非遗技艺活了起来。”周冠丞说,“每一位参与过活动的来访者,都成了雨点釉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每一次来访和分享,都让这门古老技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从民国时期雨点釉重现光彩,到如今雨点釉博物馆人流如织,百余年间窑火不灭,藏着博山这门非遗技艺从 “断代危机” 到 “活态新生” 的蜕变,更映照着四代手艺人的匠心坚守。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