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10-09 10:52:24
氢能作为一种新能源,除了工业领域、城市公交外,离普通人的生活还有多远?
答案或许是一辆自行车。
在周村区王村镇淄博安泽特种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泽特气”)展厅内,一辆固态储氢两轮车格外吸睛。
“它的外形与市面上常见的变速自行车相近。核心区别在于车体装载了固态储氢瓶,并采用整车级电控系统。大小如保温杯的储氢罐可以充放20000次不衰减,一次充氢可续航85公里,骑行过程中零排碳。”公司总经理杨高峰介绍着这款产品的性能优势。
如今,装有安泽特气生产的核心部件——固态储氢瓶的两轮共享车已在苏州、成都、肇庆等投放3000辆。
作为一个老工业重镇,王村镇的耐火材料和碳素等传统产业占比达75%以上,出现固态储氢这样的“新物种”的背后,得益于王村镇党委政府求突破、谋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其实,和其它传统工业强镇一样,王村也面临着新兴产业占比较低、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等短板。为此,王村镇抢抓“济淄同城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工业立镇、产业强镇”战略,“破”与“立”同时发力,以新材料产业园区为主战场,布局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多个特色园区,打造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绿色装配式建筑、新装备、新能源多个完整产业链条,园区实现了从简单的产业集聚向科技创新与融合发展转换、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谋划整合新产业链转换。
“氢”力赋能 “含绿量”就是“含金量”
安泽特气是江北最大的特种气体厂商。
作为淄博市的氢能产业领军企业之一,自2019年转型氢能产业以来,凭借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制氢、储氢等环节拥有主导权和话语权的企业,构建出“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创新应用生态。
目前,公司拥有50余台套长管拖车以及14余万只高压气瓶。不仅与本地化工、制药、冶金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也为本地氢能源汽车提供稳定氢源。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为此,安泽特气在氢能技术产业化应用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累计投入研发资金5000多万元。2023年,企业被山东省工信厅命名为省级绿氢制备及固态储氢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省唯一),承担了全省绿氢制备及固态储氢的研究、试验与攻关任务。
淄博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产业配套及车辆运营在全省领先。杨高峰深知,抓住国内还未有系统性开展氢能标准化示范的先机,加快建设燃料氢供应链标准化示范区,对于推动产业标准研发与氢气质量安全规范制定,促进淄博氢能产业规范发展、引领发展意义重大。在2024年淄博“两会”期间,身为淄博市政协委员、淄博氢能产业商会会长的杨高峰提交了《关于建设淄博燃料氢供应链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他建议,抓住山东省燃料氢服务技术标准创新平台建设机遇,在淄博积极争取建设燃料氢供应链标准化示范区。
“‘含绿量’就是‘含金量’,这些年,我们在产业升级方面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尤其是在新型储氢材料、制氢工艺等方面,与国内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以自主研发的固态储氢技术为例,传统气态储氢压力高达35兆帕,而我们通过固态金属储氢,将压力降至2.5兆帕,不仅极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在储氢效率上较传统方式提升了1.5倍。”杨高峰说。
据了解,目前,安泽特气投资建设的20MW光伏水电解制氢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它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储存,实现太阳能、风能与水电解制氢的有效结合。项目预计明年初投入运营,以同等规模的传统制氢方式为参照,该项目投产后,碳排放可降低80%以上。”谈及下一步规划,杨高峰信心满满。
向“数智”转身 耐材产业链焕发新生
王村镇是省级焦宝石特色小镇,并拥有省级高温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耐火材料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在发展初期,大小企业多达100多家,但就整体而言,该产业亦存在科技含量不高、智能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成了阻碍产业发展的一道坎。
山东嘉岳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岳新材”)的发展之路也印证了这一点。
嘉岳新材于2017年注册成立,由山东嘉和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孵化而来,主要研发生产高价值铝硅新材料产品。公司核心产品特种莫来石低蠕变制品主要应用于高端碳素石墨和钢铁厂家,高致密高导热硅质制品主要应用于高端焦化及碳素石墨厂家,高纯刚玉莫来石制品则主要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功能陶瓷、磁性材料等高端市场领域。
“技术创新是企业转型的关键支撑,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打造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两级创新平台,始终坚持自主研发,通过高效智能的自动备配料系统、低耗绿色的生产装备,实现原料存储、生产、销售、后期服务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嘉岳新材技术负责人沈晓表示。目前,公司年产16万吨节能环保型铝硅新材料项目,就是替代传统铝硅耐火制品的新材料,以高铝矾土伴生矿含水铝石、硅石为原料,通过技术改造和提升,实现了原料的高纯度、高均化和制品的高性能、长寿命、节能环保化,在降低产品综合能耗10%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达8%。
节能、降碳、增效,“绿色焕新”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凭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持续深耕,嘉岳新材在传统产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2025年上半年,企业产值约3亿元,出口额约占全年的20%。
嘉岳新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华丽“蝶变”,不仅是王村镇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也充分证明了产业发展不仅要有“破”,更要有“立”。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资源禀赋,而是要重新审视优势,通过结构调整和现代技术赋能实现破局。
无独有偶,作为王村新材料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淄博大陆石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陆石墨”)先后投资约21935万元进行扩产、技术改造,通过自主研发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创新,公司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石墨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不仅应用于耐火材料、铸造、密封、润滑等传统工业领域,更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核电领域的关键资源。
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新能源发展成为长期趋势,以石墨为主的碳基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作为业内公认的国产中粗特种石墨第一品牌,多年来,大陆石墨的总销量、出口量在国内同行中均列首位,与德国西格里集团位列世界两大(中粗)特种石墨生产商。
“公司特种石墨年产能达8000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光伏级硅材料、特种工业陶瓷、合金精密铸造、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等高端制造领域,产品出口比例为50%左右,主要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下一步,公司将重点开拓特种石墨精密加工、下一代半导体(碳化硅)用石墨材料、下一代手机显示屏材料蓝宝石用石墨材料等高端领域应用场景。”谈及项目发展前景,大陆石墨技术总监潘义泽坦言。
得益于科技赋能与技术创新,在经历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后,耐火材料上下游企业已然搭上了新材料产业链的“快车”。
“废旧”中淘金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做底盘、装气路、顺电路、装车桥、吊发动机……在淄博宝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达再生”)整车装配车间,梁浩熙和工友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废旧汽车装配作业。一辆辆报废汽车在这里经查验、清洗、精细拆解等环节后,将开启再生之旅。
宝达再生一汽(淄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是淄博市首个集废旧汽车零部件拆解、再制造、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新赛道企业,今年1月正式投产。宝达再生是目前全国商用车整车及零部件再制造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企业,预计年整备再制造整车能力3000台车、年再制造变速箱5000台、年拆解报废汽车2万辆次,提供150个就业岗位。
“为做到数量质量双提升,我们采用了宝达集团自主研发的数智化平台,构建智能网联产业生态系统,探索汽车回收处理新模式、新路径,引进感温系统、可自动触发喷淋和充氮系统以及半自动化拆解设备,使关键的破碎拆解环节设备能力和效率较普通拆解设备高出20%。”宝达再生整车装配车间主任李明海说道。
据宝达再生行政部经理杨帅介绍,目前,该项目拥有建设机动车报废回收拆解生产线1条,一汽解放全车零部件再制造生产线1条,汽车零部件拆解和再制造机器设备190台(套)。不仅可以将报废汽车上的废铝、废橡胶、废玻璃等大量废旧物资,重新进入循环利用,还可以对其中的变速箱总成、差速器总成起动机、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进行再制造,综合回收再制造利用率达90%以上。未来,宝达再生将进一步建链强链补链,建设一汽解放全国整车再制造中心。
从传统耐火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能源新赛道的蓬勃崛起,王村产业发展亮点纷呈的背后,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今年1-7月,王村镇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了“稳”有支撑,“进”有动力。
王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马剑萍表示,真正有效的产业升级不是低端重复,而是高效升级。王村镇依托清晰的产业图谱、稳健的培育节奏和持续的创新投入,正逐步走向“高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绿量”的新阶段,推动形成了区域产业协同升级的良性循环。
目前,随着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特色产业的日益壮大,王村镇的产业发展已具腾飞之势,未来可期。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张吉宝 李鸿斐 通讯员李鹏鹏)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