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淄博新闻网
2025-10-31 09:24:36
从“吃饱肚子”到“吃好有营养”,从“被动照护”到“主动赋能”,近日,记者走进我市多家养老机构发现,一场以“个性化”“品质化”为核心的服务升级正悄然推进,昔日单一的养老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温度、更多选择的“新养老”图景。
精准服务: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10月23日中午,桓台县西镇养老服务中心的餐厅里香气弥漫,79岁的王秀梅老人坐在餐桌前,面前的餐盘里整齐摆放着杂粮窝头、去皮鸭肉、冬瓜虾皮汤和清炒西芹。这看似寻常的一餐,实则是机构针对老人健康状况定制的“精准营养餐”。
“上周老人血糖监测结果偏高,我们当天就为她调整了糖尿病专用餐食。”营养师耿秀春手持老人健康档案向记者解释,固定的糖尿病食谱虽能控糖,却常让老人吃不饱,如今机构会根据老人每周血糖、血压监测数据,灵活调整餐食,既守住健康底线,又兼顾老人需求。
餐食升级不仅体现在老人健康状况管理上,更在于日常细节的打磨。耿秀春介绍:“机构的食谱实行‘周更月复盘’机制,每次定食谱前,都会先找老人聊需求,再结合护理员的一线观察进行调整。每周更新菜品,并确保一个月内基本不重样,月度食谱还会张贴在餐厅门口,方便家属监督。”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从餐桌延伸到了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该中心入口处的“金点子之星”提案展板前,机构负责人刘红莉道出了服务升级的关键:“一线员工离老人最近,最懂老人需求。护理员提议为使用拐杖的老人配备带座助行器,让老人能随时坐下休息;建议在自理老人床边安装易抓握扶手,解决老人起床发力难的问题……这些被采纳的‘金点子’,不仅让照护更贴心,员工还会获得奖励,形成了‘人人愿献策、事事为老人’的良性循环。”
多元供给:从“等老人来”到“送服务去”
照护老人服务升级,不仅发生在机构内部,更延伸至社区。
“以前总觉得养老院是‘住进去才管’,现在才知道,不出社区也能享受到专业服务。”10月24日,在张店区房镇镇彩虹养老院,家住周边社区的王先生感慨,养老院将服务延伸至社区,推出的“喘息服务”成了不少家庭的“及时雨”。
“85岁的王爷爷,之前在家吃饭不香、整日发呆,日托后像变了个人。”院长李伟指着活动室里和同伴聊天的老人介绍,日托服务如同“老人幼儿园”,早上8点家属送老人来,机构提供午餐、午休和文娱活动,傍晚再接回,短短两三个月,老人不仅胃口好了,还交到了新朋友。
除了日托,短托、旅居养老等模式也备受青睐。有老人因家属做手术短期无人照料,来机构短托数周,饮食、护理、活动全配套;还有外地老人来淄旅居,在这里体验本地生活。针对社区里不愿请保姆、却无力做饭的高龄夫妇,张店区房镇镇彩虹养老院还推出上门助餐服务,一人每月700元就能吃好一日三餐。
张店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并非只有‘住进机构’才叫养老,彩虹养老院地处社区之中,始终致力于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这种模式融合了居家养老的情感优势与机构养老的专业优势,正逐渐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路径。未来,张店区更多社区将以养老机构为枢纽,通过空间、功能与关系的多维度嵌入,将专业服务延伸至老年人的生活场景,有效满足他们‘原居安养’的愿望。”
从“等老人来”到“送服务去”,灵活的服务模式让养老不再受“是否入住”的限制,而是真正贴合社区老人的多元化需求。
品质提升:从“基础保障”到“品质生活”
10月24日上午,张店区和平街道的庆庚护理·孝善园,80岁的苏爷爷正跟着大屏幕上的太极教程舒展身体。“孩子看到这里有29.9元试住15天的活动,就劝我来试试,结果一住就不想走了——离家近、服务好,住着舒服。”苏爷爷笑着说。
庆庚护理·孝善园今年10月刚开业。在机构总经理助理潘惠的带领下,记者看到,失能长者房间里配备了品牌护理床,可前倾后倾调节角度,床垫采用食品级防压疮材质,脏了能直接冲水清洁;卫生间里的移动助起仪,只需轻轻借力,就能帮助腰腹无力的老人轻松站起;全楼覆盖智能呼叫系统,床头、走廊、卫生间都设有按铃和拉绳,紧急情况能实现“秒响应”。
针对认知症老人,机构专门在六楼打造了“认知症友好专区”:家庭式的厨房、客厅布局,减少老人的陌生感;房门上预留了放置照片的位置,帮助老人识别自己的房间;墙面颜色选用温和的暖色调,搭配祝福语,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机构还为劳模、退役军人提供每月100元的费用减免。潘惠说:“我们的目标不是‘高价养老’,而是‘高品质养老’,让不同需求的老人都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淄博市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核心,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通过常态化开展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完善等级评定与奖补政策等举措,守牢安全底线,促进服务标准化提升;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养老机构探索服务创新,支持发展个性化照护、社区延伸服务、智慧养老等新模式。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继续引导养老机构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更有温度、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全媒体记者 董晴晴)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