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览新闻
2025-11-24 14:11:32
![]()
桓台县起马路新修路面
“以前走这条路,雨天车轮压过坑槽溅起的泥水能把衣服弄脏。现在你看,路面平平整整,开车走在上面心里都敞亮。”11月22日,司机李国庆驾驶着满载货物的货车行驶在刚完成修复养护的桓台县起马路上,握着方向盘的手格外稳当。这条因连续降雨受损的道路,经过紧急修复,如今已成为周边群众出行的“安心路”,而它的蝶变,正是淄博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
沂源县S229沂邳线芝芳互通立交
修的是路,连的是心,通的是富。近年来,淄博市交通运输系统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目标,织就了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让一条条公路成为民生路、产业路、幸福路,为淄博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筑基固本:从“行路难”到“通八方”
![]()
沂源县产业路
在沂源县西里镇果农王传海的苹果园里,几名工人正忙着将采摘的苹果装箱。看着收购商的货车直接开到果园门口,王传海的脸上笑开了花。“以前苹果熟了,那真是愁坏了人。”回忆起过去的日子,王传海连连摆手,“得用小推车推到几公里外的主干道上才能装车。遇上雨天,土路变成‘水泥路’,车轮陷在泥里出不来,不少苹果烂在地里都运不出去。”
王传海的笑容背后,是一组沉甸甸的数据。“十四五”以来,淄博市加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3.7亿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096公里。如今,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0310.623公里,这些密集的“毛细血管”延伸至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困境。
![]()
沂源县山区道路全景
截至目前,淄博市所有乡镇均实现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这份出色的成绩单,让淄博成功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临淄区、桓台县更是斩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殊荣,沂源县也获评省级示范县,形成了“市级引领、县级示范、全域提升”的生动局面。
![]()
沂源县县道曹徐路大三地段
交通的改善,直接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现在沥青路修到了果园门口,收购商的车直接开进来,一斤苹果能多卖好几毛钱,我这10亩苹果园,一年下来能多赚几万元。”王传海说。在淄博,像王传海这样因路受益的农民还有很多,便捷的交通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外运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更让“淄博特产”能够快速走向全国市场,为农民增收致富打开了广阔空间。
创新管护:从“通得了”到“管得好”
“路建好只是第一步,管好、护好才能让它长久发挥作用。”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科负责人介绍,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管护难度大,如何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是保障农村公路持续畅通的关键。
![]()
临淄区凤凰镇卢家村村路
为破解这一难题,淄博市全面推行“路长制”管理模式,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路长责任体系,实现“一路一长、责任到人”。在临淄区凤凰镇卢家村,村级路长卢玉国每天都会骑上他的电动车,在自己负责的1.6公里路段上来回巡查。
![]()
临淄区马莲台旅游公路
“我这‘一亩三分地’,每天不走几遍心里不踏实。”卢玉国说,“路上有个坑槽、裂缝,或者哪里堆了杂物,我都能第一时间发现,用手机拍照上报给镇路长办公室,很快就会有专业的养护队伍来处理。”这种“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确保了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有效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专业化、机械化是高质量养护的保障。淄博市组建了专业的养护队伍,配备了大型铣刨机、摊铺机、压路机等现代化养护机械,实现了农村公路养护从“人海战术”到“机械主力”的转变,养护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如今,全市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高达98.33%,真正实现了从“通得了”向“管得好、养得精”的跃升。
桓台县起马路的维修改造工程,就是这种精细化养护理念的集中体现。今年10月,连续强降雨让起马路“饱受折磨”,出现了多处车辙、大坑槽和沉陷等病害。“之前这段路坑坑洼洼的,开车像坐摇摇车,早晚高峰经常堵车,雨天开车更是提心吊胆,生怕磕了底盘或者发生意外。”家住荆家镇东刘村的高红对改造前的路况记忆犹新。
![]()
桓台县起马路维修改造现场
群众需求无小事,道路畅通系民生。桓台县交通运输局迅速响应,经过周密勘察,于10月28日启动维修改造。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对行车道进行4公分沥青铣刨作业,彻底清除老化路面;针对严重病害点位,采取“一患一策”的方式特殊处理,通过填补沥青混合料、压实加固等工艺确保根治。“我们优化了施工流程,缩短了工期,同时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引导交通,最大限度减少对大家出行的影响。”山东意详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巩庆波介绍。
如今的起马路已然脱胎换骨。平整宽阔的路面、清晰醒目的标线,赢得了过往司机和沿线群众的一致称赞。
交旅融合: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
“四好农村路”的意义,远不止于通行。它更是一把串联生态资源、激活乡村旅游的“金钥匙”。淄博市推行“农村公路+旅游”模式,打造了一批路景相融、产业相依的精品旅游公路,让绿水青山通过一条条“美丽公路”转化为金山银山。
![]()
桓台县“桓湖文化”旅游公路
桓台县精心打造的“桓湖文化”旅游公路,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作。这条风景如画的大环线,将马踏湖、王渔洋故居、红莲湖、千亩园农场等多个核心景点“串珠成链”。沿途还配套建设了口袋公园、休憩驿站、文化长廊等设施,让它本身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前来桓台县旅游,各个景点之间比较分散,交通不方便,一天想多逛几个地方时间很紧张。”来自潍坊的游客张瑶兴奋地分享着她的新体验,“现在好了,沿着这条旅游公路开车,路况好,风景美,还有地方休息,一天就能轻松逛完所有主要景点,体验感太棒了。”
交通的便利,直接转化为旅游经济的增长极。2024年以来,“桓湖文化”旅游公路沿线的乡村旅游接待量同比增长65%,民宿、农家乐营收同比增长78%。在马踏湖附近的起凤镇,村民张秀莲亲眼见证了这条路带来的巨变。“以前村里路不好,游客进不来。现在旅游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周末和节假日,我家这农家乐客人爆满,都坐不下!一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说起现在的日子,张秀莲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
![]()
博山区齐长城风景廊道
在博山区,齐长城风景廊道项目则将交通与历史文化、生态山水完美融合。这条公路依齐长城遗址而建,串联起众多古村落和自然景观,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自驾游“网红”线路。
![]()
博山区齐长城风景廊道
“齐长城风景廊道建成后,我们这山旮旯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博山区域城镇峪口村村民李毅感慨道,“我开的小店,专门卖山里的核桃、花椒、山楂这些土特产,现在生意特别红火。这些山货宝贝,通过这条平坦的公路,15分钟就能运进城里,成了城里人抢手的香饽饽。”数据显示,2024年齐长城风景廊道建成以来,带动片区旅游收入高达1500万元,同比增长50%以上。
为了推动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淄博市在全省率先编制《淄博市全域旅游交通规划纲要》,系统谋划“四网两廊”旅游风景廊道,总里程达2150公里,包括黄河觅海、齐风闻韶、长城寻迹、沂河探源环网及陇水传孝文化廊、淄河望岳山水廊。同时,成立市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实施“1235”行动计划,即1年内实现高速公路出入口至A级景区30分钟通达;2年内“四网两廊”初具规模;3年内打造一批主题旅游示范路;5年内实现数据集成,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
![]()
桓台县东陈路
一条条农村公路,承载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希望。“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让每一条公路都成为民生路、产业路、幸福路,为淄博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淄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车法说。
![]()
桓台县唐华路
从泥泞小路到平坦大道,从“通得了”到“行得好”,淄博市的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改变了乡村的面貌,更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当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化作生机勃勃的“幸福路”、潜力无限的“产业路”、风景旖旎的“风景线”,淄博,正沿着这些纵横交错的时代经纬,驶向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美好的未来。(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洋)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