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儿科疾病如何防治有窍门

2017-08-11 14:59:00     来源:大众网-鲁中网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虽然已经立秋,但是暑湿还在徘徊,三伏天的威力仍要持续一段时间。在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儿科门诊,小患者自入夏以来从未间断,给家长们本就难耐的酷暑更添一层焦躁。 

  大众网—鲁中网淄博8月11日讯(记者 荆睿 通讯员 仇贵蓉 王其超)虽然已经立秋,但是暑湿还在徘徊,三伏天的威力仍要持续一段时间。在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儿科门诊,小患者自入夏以来从未间断,给家长们本就难耐的酷暑更添一层焦躁。 

  宝宝又生病了?腹泻、痱子、疱疹性咽峡炎……实在是让家长们忧愁。为了帮助宝爸宝妈们排忧,来看看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的医生们准备的“小药箱”吧。 

  紫苏叶 

  紫苏叶味辛、性温,可散寒解表,适于风寒感冒初起。随着空调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风寒感冒就不再是秋冬季的独属了,现在夏月感冒也极易见到。小儿夏季的风寒感冒,往往是过于贪凉,室内外温差太大,引起了“空调病”;再是夏季炎热,汗出较多,毛孔皮肤疏松,对风寒邪气的抵抗力下降造成的。家长若是发现孩子总流清鼻涕,稍稍怕风、畏寒,可有发热、咳嗽,那很有可能就是风寒感冒了,若是程度不重,不妨每日用点紫苏叶煎煮三五分钟,频频温服,再用药渣煎水给孩子泡脚,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太久,以防汗出过多反而影响疾病痊愈。 

  有时可能手边一时没有紫苏叶,孩子又病得急,那我们也可以用家家厨房都有的葱、姜、蒜来代替紫苏叶,用法同上。 

  金银花、薄荷 

  金银花味甘、性寒,可清热解毒,疏风散热;薄荷味辛、性凉,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此二药配合,内服善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见有发热、咽痛、口渴等症,外用善治肌表郁热,疹出不透,因此对于小儿的热性疾病尤为适宜。 

  夏季小儿的热性疾病骤增,有的是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的则是以发热并伴有皮疹为主要症状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猩红热等,这时,除了疾病的一般护理和治疗,家长们还可用金银花、薄荷各3g,每日煎水代茶饮配合治疗,用法同紫苏叶。入夏后,气温增高,孩子的出汗量增加,湿疹、痱子等皮肤疾病也时常困扰着宝宝,又痒又烦,这时可用金银花10-15g、薄荷6g煎汤,兑温水给宝宝泡澡,不仅清凉舒爽,还可促进皮疹消退,一举两得。 

  艾条 

  夏季也是小儿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原因无非是不洁饮食或贪凉饮冷,吃了太多不该吃的,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不思饮食等症,或伴有发热,那么,我们传统的艾条就该派上用场了。艾,有温热之性,又辛香发散,长于温经散寒,制成艾条、艾炷(药店可买)熏灸体表穴位有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的作用,特别适合此类消化道疾病的治疗。 

  为了安全,艾灸应在宝宝熟睡后或在与宝宝交流并获得配合后进行。我们选取神阙(即肚脐)和中脘(即两侧肋弓相交处与肚脐连线的中点)两穴即可,将艾条点燃,悬于距离皮肤2-3cm处,固定灸灼10-15分钟,每天一次。施灸时,家长可将自己的手放在施灸处皮肤附近,以感受热量程度,防止烫伤宝宝。灸时和灸后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清凉油/风油精 

  夏天是花草和玩耍的季节,也是麻烦频至的季节,作为物美价廉的国货好药,正是清凉油和风油精大显身手的时候,不要看他们身材小,但是能耐却很大。蚊虫叮咬后,局部又红又痒,大家都会忍不住去挠,但是越挠越痒,常常找不到太好的缓解办法,那么不如擦点清凉油或风油精;若将开启的清凉油或风油精摆在床头,还可对驱蚊起到一定的作用。外出旅行,车旅劳顿,液体、能量补充不足,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晕车表现,或是大汗、口渴、心慌、精神萎靡等中暑表现,赶紧在印堂、鼻旁、太阳穴等处涂擦,可起到醒神开窍、舒缓镇静的作用。夏季衣物穿戴较少,皮肤暴露,如果不慎发生轻微烧烫伤,可以在就医途中先局部用点清凉油或风油精减轻症状。 

  以上“小药箱”里的东西,价格不贵又实用,家里可以常备,以备宝宝们的不时之需。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