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红色沂蒙正青春!大众日报今推“老区新貌”特别报道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04-16 15:59:23


  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今天起,大众日报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老区新貌”大型全媒体报道,记者深入沂蒙革命老区,通过行进式采访和“走街串巷”慢直播,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沂蒙革命老区弘扬沂蒙精神、推动振兴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显著变化,生动讲述“老区新貌”的精彩故事,激励全省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意气风发向未来。

  首期刊发《红色沂蒙正青春》——

  红色沂蒙正青春

  □ 记者 杜辉升 纪伟

  4月13日,春和景明,沿朱村沭河大桥进村,簇新的红色景区映入眼帘。

  沂蒙革命老区山水环绕,沂、沭两条大河纵贯南北。临沭县曹庄镇朱村静静地坐落在沭河畔。抗日战争年代,这里发生了“钢八连”除夕夜救百姓的感人故事,为祭奠牺牲的24名烈士,朱村人把新春第一碗饺子端到了烈士墓前。此后,每年大年初一的第一碗饺子祭英烈,成为朱村的传统。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承载的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老区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多名英烈血洒疆场。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如今,朱村人传承沂蒙精神,挖掘红色故事,打造了朱村红色旅游区。最近几天,受疫情影响,景区工作人员难得赋闲,临沭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特地来到景区接待中心,为讲解员办起了培训班,帮助她们提高业务水平,学唱《沭河的歌声》等红色歌曲。“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解说员队伍也要向着专业化打造。”朱村义务讲解员王经臣说。

  “去年国庆期间,村里日均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高峰期一天接待了24个党性教育团队。”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告诉记者,发展红色旅游,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了村民就业,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兰陵县代村的居民楼。

  如今,老区早已换新貌,沂蒙精神代代传。

  离开朱村向西驱车60公里,记者来到了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一排排民居干净整洁,小学、老年公寓、社区医院拔地而起。从村集体负债380万元的困难村到村集体纯收入1.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2万元的先进村,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带领党员群众办商贸城、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研发的活体蔬菜产品登上了极地科考船‘雪龙’号,每个月能为科研人员生产300斤新鲜蔬菜。”如今,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经理刘雁滨为代表的新代村人,接过红旗继续闯富路。刘雁滨带领农业技术团队发展智能温室大棚、研究无土栽培技术,让代村的农业产业从简单的种菜、卖菜,迈向了集种子研发、精深加工、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智能温室大棚里,刘雁滨拎出一只小巧的白色塑料桶,桶身使用可降解材料,三十厘米见方的小桶里,韭菜苗已经探出头来。这是刘雁滨带领团队研发的电商产品“桶桶韭菜”。“现代农业发展不应该局限于农业设备和种植技术的更新,我们开发这些产品的初衷,就是希望沂蒙老区农业产品更好融入现代人的生活,给大家提供更美好的生活体验。”刘雁滨说。

  行走在广袤的蒙山沂水之间,代村的巨变不是个例。近年来,临沂市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4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临沂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财政收入过亿元、过10亿元的镇街分别达到42个和7个,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的行政村达到96%。

临沂商贸城。(资料图)

  作别田野走进临沂市区,沂河之畔的现代化新城令人耳目一新。八条河流穿城而过,河道明净,宛若丝带的滨河路上车流不息,街角处建起一座座口袋公园,市民漫步健身。

  临沂是水城,更是一座商城。“我们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物流,投资8600万元建设的信息交易中心,与全国2000多座城市实现了信息互通,极大提升了车找货和货找车的效率。”兰山区金兰物流园副总经理赵中兵说。临沂市拥有专业批发市场121处,商铺和摊位6万个,被评为“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如今,临沂又在“云端”建起了一座新商城,建成各类电商园区38处,发展网商商户11.79万户。

  “革命老区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最早承载地,绝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新时代的革命老区,不仅是红色的,更是多姿多彩的;不仅是传统的,更是时尚繁荣的;不仅是致敬历史的,更是充满青春活力,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临沂市委书记任刚说。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