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虎家庭
住址:博山区凤苑小区
书让我们家庭更美好
“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这是老家的一副对联,父亲说是爷爷留下来的家训,意思是让家人读书,进步,光大门庭。
我们家虽然谈不上书香世家,但是由于这个家训和工作原因以及个人爱好,书籍确确实实成为我们家庭生活的必备品。现在我们一家常常与书为伴,在书中汲取知识,提高修养,享受快乐,不断成长。读书成了我们家庭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家庭和谐的阶梯,我们家的书香味逐渐浓厚起来。
作为教师的我,经常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担任班主任十六年,《班主任工作漫谈》、《教育学生的智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等书更是我床头必放的。正因为好读书,好学习,我的班主任案例《纸鹤背上的“咒”》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报主办的全国“班主任话细节”比赛中获奖;论文《读名著美文,学作文描写》获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其他多篇论文也在省市获奖。我辅导的学生多次作文大赛中获奖,本人在第九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山东赛区比赛中荣获初中组贰等奖;在博山区区宣传部组织的“爱故乡” 征文比赛中辅导班里学生获特等奖;淄博市“语文报杯”作文比赛中学生付晓丹、阚文琦获一等奖;作为学校的副校长,我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也得到学校教师的一致好评,教育管理论文《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解析与策略》获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多篇教学反思在全区语文教学工作会上进行经验介绍。作为学校的干部,学校的一些重要文件我也参与起草,如:六月份的“山头中心学校关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相关工作的组织与操作”等。这都得益于多读书,读好书。
妻子是也一名教师,为了更好掌握最新教育理念,她也一直酷爱读书,工作虽忙但在家一有闲暇总是书不释手。她要从书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主要看教育、政史和自然科学类,如《新课程 新课改》、《演讲与口才》、《教育心理学》等。为了孩子的教育,妻子更是博览群书,兴趣上来可以读书到半夜,《好父母、好孩子——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都读过。我们书架上的几百册书种类庞多,有新闻类、时政类、社会经济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等。工作完回家后,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到了读书上,因此我们在单位常常是书生气十足,常说书是人类好朋友,是我们进步的阶梯。由于我们好学习、好读书,干每项工作都得心应手。
女儿小的时候,“依依呀呀”学说话,我们就常常给她读一些儿歌、古诗。孩子听着读书声会很安静,有时会在读书声中悄然睡去。我们给她买一些撕不烂的书,让她翻看。为了发展她的语言我们给她订了《幼儿画报》和孩子一起阅读。她非常喜欢绘本的故事,就投其所好,买来《幸福种子》丛书、理查德 斯凯瑞《金色童书》丛书,小小的她都翻看得津津有味。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的爱好范围也越来越广,读书的面也愈来愈宽泛。
女儿现在是中心路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人人都夸她有修养懂礼貌。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弟子规》、《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故事》、儿童文学汤素兰《笨狼一家人》系列丛书、杨红樱《金瓜汤银瓜汤》系列丛书等书籍百看不厌。我们也经常带她逛书店,她呢也总是见书就不挪脚,现在的课外读物已经是满满一书架,但还要我们再给她买书。由于好读书的缘故,她被学校评为学校“读书小能手”,她的作文《挖地瓜宝宝》、《我的家乡》也在校刊刊登。
我的父亲已接近花甲之年,好在身体还硬朗,心态很好。从我记事起,父亲就爱看书,晚上常见父亲半躺在床上看《七侠五义》、《隋唐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父亲母亲也就常给我讲里面的故事。后来我上学了会认字了,我也就有意无意的拿起书来翻翻看看。后来父亲就给我买我看的书了,主要是连环画《霍元甲》、《四猛八大锤》、《西游记》等,我基本都能看懂了。现在父亲眼睛不好用了,但还坚持看书,像如《日常中草药方剂》、《中国古代神话演义》等,看后常把一些小知识小故事讲给孩子听。我想,现在我之所以有着看书阅读的习惯,这一切可能都始于孩提时代父亲看书给我的启蒙吧!
现在我家已拥有3个书架700余册图书,电子图书1套,经常有左邻右舍来我家借书、谈书,由于书邻里关系也更为和谐;由于书我们的老少三代大家庭都知书识礼、和谐美满。看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生存发展的方式,因为书能让我们分享更多快乐、获得更多知识,我们将牢记 “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的家训,我们这个三代之家要继续与书为伴,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2270723,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