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精神暴力也算家暴!法律亮剑,向家暴说“不”

来源:大众新闻

2025-11-25 16:22:47


  2025年“11·25”国际反家暴日之际,山东蒙阴县搞了一场接地气的反家暴宣传活动——“反对家庭暴力 共享健康生活”。这场由妇联、综治中心、司法所等多部门联动的普法行动,恰与四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反家暴典型案例形成呼应,共同构筑起反对家庭暴力的坚固防线,让反家暴相关法律在“典型案例-基层创新-部门联动”的闭环中生根结果。

  最高法出手,精神暴力也算家暴!

  以前很多人觉得,家暴就是动手打人。但这次最高法的案例打破了这种观念——精神暴力、经济控制、数字骚扰,统统算家暴!在“鲁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中,自残威胁被认定构成家庭暴力中的精神暴力;而在“牟某虐待案”中,持续采取凌辱、贬损人格等手段对家庭成员实施精神摧残,同样被纳入家暴范畴。看不见的伤,也是伤。法律不再只看淤青和伤痕,而是开始保护人的精神尊严。

  山东怎么做?网格员+微信群,普法直达居民

  最高法的案例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别拿“家务事”当借口,只要施暴,就是违法。山东蒙阴县的做法很实在:用“网格+普法”把反家暴宣传做到户、推到人。

  网格员和志愿者先摸底,搞清楚新婚家庭、单亲家庭等重点人群的需求,尤其对有可能遭受精神暴力的群体进行特别关注和人文关怀。线上,网格群里发反家暴短视频和案例;线下,志愿者一边走访一边讲解,教大家怎么取证、怎么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这种“双线联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真正让反家暴相关法律知识落地生根,形成闭环。

  从山东到全国:法律如何“长出牙齿”?

  蒙阴县的活动虽小,却折射出中国反家暴体系的升级:法律条文不再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典型案例和基层实践,变成普通人能用的工具。最高法的案例就像“法律说明书”,告诉法官和群众什么算家暴、怎么判、怎么护;基层的普法行动则像“配送员”,把法律送到每个人手中。只有当居民知道“挨打能报警、骂人能取证”,法律才能真正震慑施暴者。

  法律是剑,能斩断暴力;但理解和关怀,才是治愈关系的良药。只有法治和温情双管齐下,家才能真正成为避风港。家暴不是私事,是犯罪。拒绝沉默,我们一起行动!

  (大众新闻记者 隋乔 策划 吴永功 素材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大众号红色果乡富美野店)

责编:

审核:孔艳

责编:孔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