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信山东
2020-09-25 10:41:00
编者按
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中国网、山东省委网信办承办,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市委网信办、淄博市委网信办、东营市委网信办等协办的“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将于9月22日-24日举行。
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省重点新闻网站的编辑记者将深入一线,挖掘典型,生动展示沿线各地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实践。
今天上午,“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淄博市高青县蓑衣樊村。
村民黄新海刚刚从市场采购完新鲜的蔬菜,回到自家的“金水岸野生鱼馆”农家乐,开始收拾今天的食材。黄新海开农家乐已经六七年,这些事情对于他来说早已信手拈来。
蓑衣樊村位于黄河南岸,三面环水、植被丰茂,与村东的天鹅湖国际温泉慢城融为一体,这些年成为都市游客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很难想象,2011年,蓑衣樊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省定贫困村。
沿黄而生,三面环水,村庄因此有了“蓑衣水乡”的美誉,但也正因此,这个只有167户587人的小村,受黄河水浸渍,粮食收成寥寥,村民只能靠种稻打鱼为生,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增收途径有限。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司国营告诉记者,2011年前后,村民人均收入不过2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今年58岁的黄新海是地地道道的蓑衣樊村村民,为了摘掉贫困的帽子,黄新海曾经“搞养殖”搞了十几年。但是养殖有风险,辛苦十几年也没养出什么名堂,每年两三万元的收入,在村里已经属于比较好的水平。
转机发生在2014年,“村里统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我是第一批加入乡村旅游的农户。”黄新海说。在村里的号召下,黄新海开起了主打“黄河野生鱼”的农家乐。作为曾经村里的红白喜事“专用厨师”,黄新海对自己的手艺很有自信。“我的拿手菜是清蒸梭鱼和红烧三珍鱼,有外地的朋友,开三个小时的车来我这里,就为了吃一口我做的鱼。”
但是他的农家乐也不是一开始就吸引到这么多的顾客青睐。刚开业一两年的时候,由于村里的旅游设施还没发展起来,顾客少得可怜,黄新海的厨艺也曾无处释放。“2015年上半年,有时候一周都没有顾客来吃饭,买的菜都扔掉了,最后都不愿意干了。但是慢慢坚持,随着周边的大环境越来越好,顾客也越来越多。”
“2014年的时候蓑衣樊村还是个自然村,2015年,依靠黄河的资源优势,我们开始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我们打造的旅游环境成型,有了‘慢城’的大环境,就一年比一年好了。”司国营说。
“院子都是自己的院子,不会赔本,只是挣多挣少的问题。”黄新海告诉记者,如今,随着蓑衣樊村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远近而来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每到周末,黄新海的院子里都坐得满满当当,旺季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四五千元。
司国营介绍,现在村里开农家乐、开民宿的农户有30多户,开超市、经营观光自行车、儿童游玩设施、小吃的有七八十户,算下来,村里将近一半的农户都已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
“现在参与乡村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随便做个买卖就能挣钱。我们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旅游合作社,即使自己不能经营的农户,也入股了旅游合作社,相当于参与到了乡村振兴建设中。”司国营说。
随着蓑衣水乡声名远播,游客多了,蓑衣樊村突出党建引领,文旅项目、农旅项目不断推陈出新,村里先后建起了“农村大席”主题的食堂、家庭式个性化服务的养生小木屋和“农村大炕”风格的蓑衣客栈,村内直接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服务的超过400多人,农家乐达到80多家。住民宿、钓龙虾、捉螃蟹、乘船戏莲、研学度假,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明星村、网红打卡地,村民们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了“诗和远方”。
(来源:齐鲁网·闪电新闻记者 崔冬梅 张雪 尹承谦)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