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百名专家淄川行 何以持续15载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2-07-19 08:44:05


  谈及产业发展,不少人喜欢用“弯道超车”和“换道超车”来比喻。7月18日,第十五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淄博(淄川)论坛开幕,淄博传统优势产业的“弯道超车”和新兴产业的“换道超车”备受关注。

  当天下午,山东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发展论坛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举行。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田键的“钙基新材料高质量发展及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主旨演讲,让与会者对钙基新材料发展及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有了更深的认知。

  “我们这个产业园的整体规划能这么快高标准出炉,多亏了田教授。”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东华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全说,“接下来,我们将以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为目标,建设省内首个钙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园,打造淄矿集团乃至淄博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张全所说的产业园,是规划投资78亿元的山东能源集团(淄博)钙基新材料产业园,在6月8日举行的2022 年淄博市(淄川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这个项目首次向外界披露。田键在碳酸钙粉体与新材料制备及其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研究,去年举行的第十四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暨科技成果引进洽谈会”上,他被聘为淄川区科技创新发展顾问。双方由此结缘,此后,田键参与了这个产业园项目的整体规划。

  2021年第十四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暨科技成果引进洽谈会,淄川区委书记田兵兵为14名淄川科技创新发展顾问颁发聘书。

  从2008年至今,淄川区委、区政府领导历经多次调整,但“百名专家淄川行”却从未间断。一个政府主导的活动能持续这么多年,在淄博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淄川区委书记田兵兵看来,是历届区委、区政府都有一个共识:老工业城市、尤其是淄川这样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是个艰难漫长的过程,要立足本地产业,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科技是经济发展最好的‘营养剂’,我们持之以恒地打造这个平台,就是倡导政府主导创新引智为上、提振优化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尊敬尊重人才内在创造动力,推动淄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田兵兵说,“我们将全力营造更好的科创环境、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让各类人才各展其才、各尽其能,以人才链之‘强’托举创新链之‘活’、产业链之‘优’。”

  淄川是国内重要的石灰石矿产资源富集地,其出产的石灰石是生产纳米级碳酸钙等高端钙基新材料产业的优质原料。钙基新材料作为多种新兴复合材料的重要母料,可广泛应用于冶金、建材、化工等30多个行业领域2000多个产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较高附加值,但我省石灰石资源大都氧化钙含量较低且有害物质较高,导致省内工业用碳酸钙几乎全部来自国外进口和广西等国内碳酸钙生产大省。与此同时,淄川钙基材料产业存在产业布局分散、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及行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传统钙业材料生产工艺以煤炭或天然气为主要燃料,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减排压力。

  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按照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标准,拓宽技术创新升级渠道,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实现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作为淄博最早的国际级绿色工厂,近年来,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东华科技有限公司以工业大脑为核心,初步构建了以原料替代、能源替代、协同处置以及绿色燃烧、高效用能等为支撑的绿色低碳生产体系,并具备了良好的对外推广基础。“我们的产业园将以高端化、生态化、智能化和集约化为方向,重点布局钙基新材料、循环经济、碳中和‘三大产业链’,实施绿色矿山、钙基新材料、碳中和、循环经济、数字化提升‘五大工程’,预计3年内可形成产值100亿、利税20亿元的产业集群,10年内产值将达到200亿元,推动淄博乃至山东钙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张全说。

  这显然是淄川期待的结果。作为拥有百年煤炭开采历史的老工业区和国家确定的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内生动力,是历届淄川区委、区政府不断考虑的问题。2008年,淄川通过调研发现,当地很多企业都有创新需求,但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企业很难接触到;手握创新资源的专家教授很难辨别企业是否真正想创新,双方很难匹配成功。

  企业有需求,政府来搭台。当年,淄川区开始建立企业科技需求动态管理台账,准确掌握企业技术、人才和项目需求,分类汇总后在各高校院所张榜发布,诚邀人才“揭榜挂帅”。同时,淄川区围绕重点园区、重大项目需求,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把脉问诊,根据校企双方意愿组织行业专题对接洽谈会、院士报告会、技术研讨会和成果发布会,并举行了首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

  2021年第十四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暨科技成果引进洽谈会,开幕式上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

  从首届集中签约科技项目20余项到目前每年签约50多项;从高校院所应邀参加到多家省内外研究机构主动报名参加;企业家的态度从“试试看”到“没想到”变成了“离不开”;从单纯的产学研合作升级成全面合作的协同创新……“百名专家淄川行”已成为淄川乃至淄博的一张亮丽“科技和人才名片”。目前,淄川建立的高校院所库已储备高校院所140余家,每年可从高校院所征集科技项目1000项以上。

  超过1100家(次)高校院所、130余人(次)“两院”院士、4200多人(次)国内外专家到淄川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合作,21位院士先后在淄川设立工作站……15年来,淄川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4家,累计推动1500多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27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从2012年和2016年开始,淄川分别增加了“百家企业院校行”和“百名博士企业行”活动,已推动30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选聘95名博士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

  “弯道超车”和“换道超车”是有机一体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百名专家淄川行”也给淄川带来了新兴产业弯道超车的机会。位于淄川区罗村镇的山东重山集团本是一家以水泥、氧化铝生产为主的传统企业,一直想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重山集团全职引进了氟碳材料专家、天津大学教授方治文及其团队,进行半导体材料、新型高能量密度电池等六大板块的研发生产,并先后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天津大学山东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我们研发的高比能量功能氟碳材料氟化石墨烯、氟化碳纤维已通过国内特种军用电源行业权威单位应用评价,材料性能全面超过进口产品。国内首条、也是唯一一条高比能量锂氟化碳电池规模化生产线已经投产,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山东重山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方治文说。

  硼同位素、高品质氮化硅、聚醚酮酮等一批突破“卡脖子”技术和“淄川制造”相继出现;谷胱甘肽、香菇菌棒、氯化亚砜等近10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37家(次)企业获批省级以上瞪羚企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008年的31.29%增长至2021年的46.84%……淄川正由一个以建材、纺织、机械、化工等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逐步迈向以新材料、新医药、新装备、新基建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在全国69个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淄川5次获得优秀等次,2020年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在新发展格局中,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能实现“超车”,谁就能赢得未来。

  “我们将抓住济淄同城化等机遇,积极融入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建设,着力打造这一引才聚智平台的升级版,创建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的齐鲁科创中心,建立企业科研攻关需求和高校成果转化双向发榜常态机制,将单一的产学研对接洽谈会打造为固定的、线上线下结合的‘360+1周’全天候模式,形成‘一年一届、一届一年’的新机制,打造不落幕的科技创新成果交流洽谈展会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县域产学研交流会展平台。”淄川区委副书记、区长冯炳涛说,淄川还将积极吸纳金融机构和创新领军企业参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结合的创新生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全方位融合,努力实现存量“焕新”和增量“换乘”,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蹚出路子。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景阳 张继才 通讯员 王豹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