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品质民生看变化•媒体在行动|吃上“旅游饭” 日子节节高

来源:博览新闻

2022-11-18 08:47:35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徐光莹 通讯员 尹博文 薛霖

  多个村庄频频上榜全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省级景区化村庄;以往挡在乡亲门前的大山,摇身一变成了吸引游客的秀美山川;过去村民看不上眼的吃食、民居,成了发展乡村游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增收致富吃出了幸福的味道……

  这些可喜的新变化,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探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之前农村面临的年轻人纷纷进城打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村集体大多无固定收入来源等发展难题,让农村焕发勃勃生机。

  乡村游,传统村落焕发勃勃生机

  中郝峪村

  2003年,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提出了打造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的脱贫强村思路;2012年成立幽幽谷旅游开发公司,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创新实施了“公司运作+单体承包+村民入股”“人人是股东、个个是老板,全村齐心协力做旅游”的发展理念,充分调动起村民的内生动力。目前,在不断迭代产品,持续做强本村乡村旅游的同时,通过输出运营管理,“郝峪模式”已在重庆、河北、内蒙古等地开花结果。中郝峪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现在的5.2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以龙头景区为带动,通过重点培育民宿集聚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等构建淄博近郊乡村旅游圈,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游、生态游迸发出强劲活力。今年以来,博山区池上镇入选首批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沂源县龙子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张店区北焦宋等4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2个村入选省级景区化村庄。

  助增收,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村民司方华经营了两个农家乐,近几年每年纯收入都有近十万元。他说,在发展乡村游之前,在家能挣这么多钱是想也不敢想的。蓑衣樊村北靠黄河,三面环水,以前村民靠种稻打鱼为生,收入十分有限,发展滞后。近年来,蓑衣樊村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培植乡村旅游品牌,推出渔家民宿、湿地观光、稻田钓蟹、水稻插播等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黄河岸边好风光成了“聚宝盆”,目前,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直接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服务,有力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

  蓑衣樊村

  目前,通过近几年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培育库给予重点培养,打造乡村旅游样板和十大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点带面、连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产业旺,文旅融合领跑乡村振兴

  位于博山区的红叶柿岩旅游区,依托原生态自然风光,倾力打造了中国国家地理·淄博营地、玻璃水滑道、山地滑车、原舍清芷精品民宿、颜神里等丰富的文旅业态。自试营业以来,已接待150余万名游客,旅游区周边餐饮、娱乐、住宿等行业客流量都明显提升。他们还探索“景区带村”模式,联合周边9个村,建立博山区首个“村企合作型”联村党委,各联建村通过资源入股、打包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司发展,辐射带动2500余名村民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目前已直接提供工作岗位200余个,间接带动上千人就业,成功走出了一条通过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兴旺、从而有效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子。

  红叶柿岩旅游区

  今年,我市加快推进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持续推进9家景区的创建提升计划,实现以创促建、以创促管,并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景区精细化管理工作;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培育近郊游产品,制定了乡村美宿之旅、生态田园之旅、齐风古地之旅等6大主题20条乡村旅游线路,做大做强本地旅游市场;指导部分A级景区推出夜游、轰趴节、情景小剧等新产品和新业态,不断提升景区品质。

  沂源汇泉桃花岛

  诗与远方走到一起,走出了富裕和美好,走出了一条高品质的文旅融合助力就业增收和乡村振兴之路。如今淄博的许多乡村,凭借着好山好水好风光把乡村旅游致富梦变成现实,村民们充分感受着乡村旅游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日子真是越过越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