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04-30 09:01:23
编者按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淄博共有7人受表彰,包括5名全国劳动模范和2名全国先进工作者。他们或是实验室里的创新先锋,或是车间里的技术大拿,或是三尺讲台的育人园丁,或是万家灯火的守护使者。他们用双手诠释责任,以汗水浇灌理想,在平凡岗位上书写非凡人生。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劳模精神·淄博榜样”系列报道,带你走近七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聆听他们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奋斗故事,感受“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
从濒临破产到重焕光彩,从一个地方小药厂发展成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从单一产品结构到“6+1”业务板块产业集群……这种种突破需要一个“破局人”,全国劳动模范郑家晴就是这个“破局人”。郑家晴现任齐都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级工程师,28年来,团结带领企业全体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锐意改革、持续创新,完成企业脱胎换骨的跨越。
在他带领下,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全国基础输液品牌四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社会责任企业、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多项荣誉。
改制改革破困局,激情创业谋发展
1997年,齐都药业前身淄博市临淄制药厂累计亏损1800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25%,濒临破产。32岁的郑家晴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淄博市临淄制药厂厂长。1998年,他带领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会一层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决推行人事、用工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干部实行竞聘上岗,职工实行优化组合,分配实行后勤机关岗位工资制、生产车间技能计件工资制、营销人员任务费用包干制,真正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岗位靠竞争,收入看贡献”的公平竞争机制,同时抓科研开发、市场开发、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郑家晴带领企业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快速处理各种历史积弊,以实际行动重燃广大职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赢得了绝大多数职工的信任和支持。企业1998年改制当年实现扭亏为盈,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输液产量“三过亿”,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企业改制之初,员工人数只有799人,年主要产品输液产量1671万瓶,销售收入3229万元。现在的齐都药业拥有员工4000余人,拥有9家子公司、7个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总资产近50亿元。
2024年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23亿元,销售收入49.95亿元,利税7.79亿元,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了近百倍,并且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形势。成功改制是齐都药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雏形,也为齐都药业永续发展奠定体制基础,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员工、股东、客户、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创新引领增动能,壮大新质生产力
郑家晴积极创新求变,从企业改制到逐步导入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探索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推动传统产业催生新质生产力,行业内率先建成年产10亿瓶袋新型输液剂智能生产项目、年产100亿片粒口服制剂智能生产项目,从概念设计到建筑设计到工艺设计,从装备水平到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均达到国际国内同行业最先进水平,引领医药制造智能化升级迭代,其中年产10亿瓶袋新型输液剂智能生产项目是用现代理念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典型项目,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品规最全的大容量注射剂生产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与老一代大容量注射剂生产车间相比较,生产能力提高4倍,而岗位定员却减少近70%,水电汽等能耗指标都明显下降。企业由此先后获得山东省数字车间、智能车间、智慧工厂、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及应用场景等荣誉。郑家晴深刻认识到产品单一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在科研开发领域实施依托大专院校走产学研相结合和加强自主研发队伍建设“两条腿”走路的研发路径,持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20多年来,齐都药业的研发实力和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大医学—齐都药业创新制剂联合实验室、山大齐都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山东省先导物成药性优化和评价重点实验室、新型口服制剂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技术平台。不断深化与国内国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知名药企合作,先后与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新西兰KORU公司、日本立山化成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企业成立齐都药业研究院,研发队伍由改制之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近300人,实验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进口仪器设备,围绕十大治疗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药品批准文号由改制时的44个发展到现在的220个,28个品种42个规格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获得授权专利257项,在研产品131个,仿制药研究和成果转化及技术攻关靠企业自己的技术力量解决。
以人为本践初心,产业报国显担当
郑家晴创新提出一家企业、一个大“家”、一所学校、一座军营的四个一特色“家”文化理念,打造职工职业生涯全周期关爱体系,从工资待遇、婚丧嫁娶、夏送清凉、伤病探视、职工退休、金秋助学、节日慰问、女职工权益等方面关爱职工,近五年来,累计支出3200余万元;成立救助基金会,为重大疾病职工及其近亲属提供专项帮扶,近五年来,发放救助金200余万元;打造市级“妈妈小屋”,为孕期和哺乳期女职工提供休息场所;常态化开办托育中心,免费照看职工1-3岁幼儿;每年开办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托管小学生职工子女;为职工高校子女提供暑期实践平台,量身制定实践计划……各种关爱措施极大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归属感。
郑家晴积极践行“产业报国”理念,以引领医药制造绿色化智能化迭代升级为己任,耗资近亿元,升级废气废水处理设施,年减少烟尘排放量2吨,二氧化硫7.78吨,氮氧化物26.66吨;国内首创左卡尼汀原料药绿色酶法合成工艺,彻底解决生产过程高危高污染痛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年产10亿瓶袋新型输液剂智能生产项目综合节能率高达30%以上,年可节约蒸汽6000吨、原水7.5万吨、电355万度,减排二氧化碳9400吨,成为医药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郑家晴作为淄博市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他发展企业不忘回馈社会。无论是改制时期的艰难岁月,还是转型过程的蜕变阵痛,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在扶危济困、助学帮扶、志愿服务等方面都建有长效机制。企业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团员、“仁爱使者”等多支志愿队伍,常态化开展与社区村居牵手共建、城市卫生清理、健康服务、关爱孤寡老人、就医咨询服务等志愿活动。多次为抗震救灾、扶贫助学、抗击疫情等捐款捐物,近年来累计捐资3000余万元。他多次为家乡学校捐款,支持家乡学校改善教学条件,捐资修建水池,改善家乡人民饮用水条件……他先后荣获全国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人物、“品质鲁药”品牌建设领军人物、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劳动模范的责任担当,扬起一面鲜红的旗帜!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陆晓茜)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