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04-30 09:01:45
编者按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淄博共有7人受表彰,包括5名全国劳动模范和2名全国先进工作者。他们或是实验室里的创新先锋,或是车间里的技术大拿,或是三尺讲台的育人园丁,或是万家灯火的守护使者。他们用双手诠释责任,以汗水浇灌理想,在平凡岗位上书写非凡人生。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劳模精神·淄博榜样”系列报道,带你走近七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聆听他们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奋斗故事,感受“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
在鲁中大地上,有一位企业家以香菇为笔,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壮美画卷。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苏耜同,一个从1998年起,便与香菇结下不解之缘的奋斗者。
初心如磐:从三尺大棚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那一年,苏耜同在乡村里建起了第一个香菇大棚,这不仅是他的创业起点,更是他坚守初心的开始。二十余年风雨兼程,他将这个小企业一步步打造成为集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出口及科技示范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苏耜同深知,唯有自主研发,才能让香菇菌种拥有真正的“中国芯”。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推动食用菌传统生产向智慧化生产的华丽转身,以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2000年,当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号角吹响时,苏耜同积极响应,率先迈出国际化的步伐。2005年,他在韩国成立了中国首个赴韩建厂的农业企业,开创了“国内发菌、国外出菇、鲜菇就地上市”的全新经营模式。此后,日韩、美国、欧洲等地相继建立了20多家子公司,企业规模迅速膨胀至25亿元,产品远销全球70余个国家,加速了中国香菇产业的全球化进程。
科技突围:让中国香菇装上“中国芯”
科技创新,是苏耜同始终秉持的发展理念。2012年,七河生物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这里成为了中国香菇菌种自主研发的摇篮。“七河2号”“七河9号”等优质菌种的问世,不仅打破了中国香菇菌种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僵局,更为中国香菇产业赢得了国际尊重。
截至目前,企业已申请40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荣获3项国际发明专利、21项国内发明专利及22项实用新型专利,省级科技进步奖更是多达8项。
数字赋能:智慧菇房书写现代农业新范式
步入新时代,苏耜同再次走在前列。2020年,他积极响应国家“国内外双循环战略”,大胆打破传统生产模式,斥资2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7个智慧化工厂,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
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帮助全国多地发展特色产业,带领2万多农户种出了“幸福菇”“致富菇”,实现了“建设一个基地,带动一片乡村,致富一方农民,拉动一地经济”的发展目标。
红色引擎:打造“党旗红,七河兴”的党建品牌
在苏耜同的心中,党建是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他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2012年成立党支部,2020年成立党委,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他创立的“一融合、双培养、三引领、四提升、五共建”党建工作模式,打造了“党旗红,七河兴”的党建品牌,成为山东省党建的典型案例。他个人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当选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苏耜同始终不忘初心,勇担社会责任。他出资成立的“慈同爱心助学基金会”,已连续10年资助大学生500名,助学金额高达400余万元。他还关注家乡老年事业,在七河村建设长者食堂,为130余名70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日两餐,让老人们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苏耜同,这位香菇路上的坚守者与创新者,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他带着中国香菇的文化自信,完美展现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家国担当,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和榜样。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康嵩)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