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2025-10-16 08:46:40
“李伯伯,我来看你了,来看我在淄博的兄弟们了……”10月14日下午,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木李镇,黄继光烈士的侄子黄拥军,站在了抗美援朝老兵、黄继光战友李继德的坟前。这句迟来的问候,承载着两代人的思念,也延续着一份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生死约定。
2025年10月14日16:10,高青县木李镇龙湾社区,李继德老人的大儿子李京林(左一)和小儿子李京业(中)早已在楼下等候。一见面,三人的手就紧紧握在了一起。
时间回溯到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李继德与黄继光,两位年轻的战士,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们曾有一个质朴而庄重的约定:“如果我们中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要去对方的家乡,看望对方的父母。”
黄继光英勇牺牲,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而他的战友李继德,则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约定回到了家乡。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直未能联系上黄继光的家人,这成了他心中一个未解的结。
直到2015年,在《鲁中晨报》的帮助下,年迈的李继德终于踏上了前往黄继光家乡四川中江的“寻亲”之路,兑现了约定。从那一天起,李继德与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便成了彼此心中最牵挂的亲人。
2022年10月18日,李继德老英雄与世长辞。当时未能及时赶来的黄拥军,心中一直萦绕着这份遗憾。此次淄博之行,既是一次迟到的告别,也是一次承诺的践行。
2025年10月14日下午,高青县木李镇龙湾社区,黄拥军(中)和李继德老人的大儿子李京林(左)和小儿子李京业在家中交谈。此行除了到坟前祭拜,“到家里坐坐”是黄拥军心心念念的事儿。
“我和李继德李伯伯也有一个约定。”黄拥军动情地回忆,“他嘱咐我,以后要常到淄博看看,哪怕他不在了,也不要断了联系。我答应他,这个约定要传承下去。”
2025年10月14日下午,高青县木李镇龙湾社区,“这是我特意给你准备的房间,还想着你能多住几天……”李继德老人的大儿子李京林(左)带领黄拥军参观家里的房间。
在李继德的坟前,黄拥军红着眼眶,像对亲人汇报工作一样诉说着:“我这次来,也要跟李伯伯说说,说说这几年咱们国家的变化,说说我这几年都是怎样传承黄继光精神的……”
2025年10月14日下午,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公墓,黄拥军(左一)和妻子在李继德的大儿子李京林(左二)、小儿子李京业(左三)的陪同下,来到李继德老人的墓前祭拜。按照当地风俗,老人去世三年后才能整修坟墓并树立墓碑。由于李继德老人去世尚不满三年,因此老人的坟墓目前只是一个长满荒草的土堆。
见到李继德的儿子李京林和李京业,黄拥军紧紧攥着两位兄弟的手。李京林同样眼含热泪,他说:“父亲让我们一定要传承好黄继光精神,一定要跟黄拥军像兄弟一样常来常往。我的兄弟黄拥军做到了,他履行了和老爷子的约定。”
2025年10月14日下午,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公墓,黄拥军向李继德老人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
此行,黄拥军也亲眼见证了李继德家乡的变迁。得益于黄河滩区搬迁政策,李继德曾经居住的村庄如今已变成了环境优雅、宽敞舒适的新型社区。“我的这些兄弟们生活越来越好,我也替他们高兴。”黄拥军欣慰地说。
临别时分,三人的手依然紧紧握在一起,难舍难分。他们再次许下约定:不仅要传承好黄继光和李继德两位老英雄的生死之约,更要让两家的情谊世代相传,常来常往。
这个始于战火、关于家国与情义的承诺,如今已深深植根于后辈的心中,生生不息,永远传递。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王兵 任灵芝 侯宗良)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