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齐评 | “银发”光辉在淄博闪耀

来源:鲁中网

2025-10-27 16:15:02


  记者 王雨萌

  当人们习惯于将目光聚焦于青春与创新时,另一股深沉而坚韧的力量也在社会运转的日常中默默付出。无论是在专业领域坚守奉献,在文化活动中传承创新,还是在基层治理中贡献智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以积极忙碌、充满活力的姿态,重新定义着晚年生活,也重塑着社会对“老年”的认知。

  退而不休 在各个领域持续深耕

  在知识传承与技能领域,老一辈的专业素养、工匠精神与丰富阅历,是年轻一代快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

  在淄博,这座刻着千年齐文化风骨与百年工业年轮的城市,银发一族中不少人以工匠、专家、非遗传承人等身份,将毕生所学所悟,回馈城市。老专家、老工程师将青春献给了厂房与车间,如今他们虽已离开一线岗位,却依然是行业里备受尊敬的“智囊”,有的被返聘为技术顾问,为生产难题提供关键的“临床诊断”,有的投身职业教育为这座城市培养着新一代的工匠。

  老同志中不乏各行业的人才。淄博市组建了“银领助企服务团”,帮助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建言献策等工作,老人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拍摄助力“双招双引”、喜赞家乡新变化等系列微视频,带头宣传推介市区投资环境、人文环境和资源优势,展示淄博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银领导师”助力基层治理,手把手教年轻同志破解工作难题;“银雁返乡”加力乡村振兴,通过回村任职、农技下乡、文化惠民等方式,带动技术、资金、人力要素向乡村流入……

  艺心未老 在文化舞台绽放光彩

  在文化领域,他们是传统技艺、文艺活动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以对生活的丰富阅历和深刻理解,丰富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

  凭着一腔热情,他们让文艺志愿服务焕发新生机。淄博市知名文艺志愿服务团体百花民族乐团的团长是国家一级演奏员、淄博五音戏剧院退休的副院长,骨干成员将近四分之一是各大剧团、乐队退休的“职业演奏家”,其他人则是各单位和企业的文艺骨干。乐团是惠民巡演的主力,又吸纳年轻人加入,让民乐在淄博开枝散叶。

  走出自娱自乐,他们做文化种子的传播者。张店区聘请了43位有专业特长的老同志担任“家门口老年大学”教师,开设了剪纸、摄影、二胡等28门特色课程,助力品质文化走进基层;常青树艺术团、俏夕阳艺术团等20余支品牌文化队伍,指导孵化出了320余支社区活动队伍;多个社区建立了工作室,通过“四点半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向青少年传授蛋雕、布艺堆画等传统文化技艺,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老有所为 在社会处处创造价值

  在社会治理层面,他们时间相对充裕,对社区有感情,处事更成熟,在化解邻里矛盾、组织社区活动、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润滑剂和稳定器作用。

  活跃在基层一线,志愿者队伍中有一群“银发族”。2024年底,淄博市老干部志愿者协会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淄博市老干部志愿者协会着力打造“银领齐航”志愿服务品牌,以“党建+志愿服务”双引擎持续加强组织建设、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红色宣讲、健康义诊、社区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独特优势,“银发力量”助力城市社区治理。淄博出台了《关于选派优秀退休干部党员到社区(村)任职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鼓励推动离退休干部按程序担任社区居委会成员、业委会成员、网格长、楼长等,让“银发力量”发挥作用有章可循、有位可为。

  张店区充分发挥退休教师的优势,以“银龄管家”模式有效提升居民的文化水平;老同志担任社区专职网格员和网格导师,协助社区整治“飞线”、设置集中充电车棚、规划停车、楼顶维修等实事,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在城市治理创新的浪潮中,沂源县另辟蹊径,以离退休干部为核心打造“银辉护城”志愿服务项目,巡查道路设施和路面安全,倡导文明行为,维护良好秩序。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支持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更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今年5月,民政部等19部门首次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到,到2029年,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法律环境初步建成,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清理完成,“银龄行动”等老年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老年人教育、文化、体育服务供给更加高效,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逐步提升;到2035年,老年人社会参与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更加丰富,积极老龄观成为全社会共识,老年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老年人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夕阳无限好,年华正流金。对家庭和社会而言,老人都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他们所散发出的,并非落日余晖,而是如同真金一般,历经岁月淬炼后沉淀下的温润、坚实的光辉。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