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以案释法 | 民法典如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来源:武汉普法

2025-06-20 10:35: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注重残疾人权益保障

  充分体现了民法典

  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思想

  对于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

  民法典都有哪些规定呢

  让我们结合实际案例

  一起来看看吧

  调解先行:维护残疾人的居住权益

  案情简介

  被继承人王某夫妇育有两个女儿,夫妇二人去世时留有一套房屋,两个女儿就房屋继承问题诉至法院。案件审理中,考虑到小女儿为残疾人且居住在涉案房屋,其名下拆迁安置房尚未交付的情况,法院多次组织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房屋由大女儿继承并支付小女儿四十万元补偿的方案。但大女儿要求腾房后再支付款项,法院考虑到大女儿称手头并无足额钱款,小女儿腾房将面临暂无处居住及拿不到补偿的风险,故向小女儿释明风险并积极对大女儿做工作,最终大女儿筹集资金提前支付了款项,小女儿亦在取得安置房后及时搬出了涉案房屋。

  法官释法

  家事纠纷往往同时包含了人身与财产的争议,表面的财产争议背后折射出的是亲属关系的紧绷,而充分调解则是调和家庭矛盾的缓冲器。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应关心关爱其诉求,充分释明权利义务与风险,在调解中运用“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精神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让调解效果落实到履行中,更好地保障残疾人权益,也能同时避免家庭关系进一步走向破碎,防止判后出现不自觉、不及时履行的情况,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特别保护:维护残疾人的受赠权益

  案情简介

  曹某与黄某夫妇名下有一套房屋,二人育有二子,黄某1与黄某2,黄某1的儿子小黄为多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2019年5月曹某与孙子小黄签订房屋赠与协议并过户,2019年10月黄某去世。黄某2主张该赠与协议无效,曹某表示黄某生前亦同意赠与并提交录像。法院生效判决认为结合房屋一直由黄某1一家居住、黄某1赡养老人、黄某1的儿子残疾情况、黄某在录像中的意思表示等认定赠与协议不存在无效情形。

  法官释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究家庭成员之间养老扶幼,相亲相爱,精神或身体残疾的家庭成员更应得到重视与关心爱护。实践中,出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考虑,祖父母为了对残疾孙子女充分照顾,为其未来的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常常将名下房产部分或全部赠与残疾孙子女,在能够明确是老人的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应予以支持,其他家庭成员亦应予理解。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司法保障:维护残疾人的赡养权益

  案情简介

  徐某育有一女,每月养老收入为900元,另因其为二级肢体残疾每月领取400元残疾补助金,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就医买药,虽徐某另有几间房屋出租,但租金由其女儿收取,其女儿亦不支付赡养费,故徐某诉至法院主张医药费与赡养费。法院生效判决认为徐某年事已高,身患残疾,综合考虑徐某的情况酌定其女儿每月支付600元赡养费、承担医药费,并指出徐某有权向女儿另行主张收取的租金,同时明确如将来徐某收入显著减少或身体状况显著下降时可要求增加赡养费。

  法官释法

  相比普通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年老后面临的生活与情绪困境更多,其晚年生活遇到的挑战更大,因此更应保障其老年生活权益。残疾人将子女抚养长大的艰辛相比普通父母更甚,如子女不知感恩,在父母年老时不管不顾,不仅背离了初心,亦与孝亲敬老的传统文化相悖,因此应以司法强力保障残疾人对赡养的诉求,在子女不自觉履行赡养义务时,施以强制执行力。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二款: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民法典涉及残疾人的主要条款

  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四条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第三十六条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前款规定的个人和民政部门以外的组织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政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

  第一百二十八条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保护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二百八十一条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经业主共同决定,可以用于电梯、屋顶、外墙、无障碍设施等共有部分的维修、更新和改造。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公布。

  紧急情况下需要维修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

  第六百六十条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

  依据前款规定应当交付的赠与财产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千零八条为研制新药、医疗器械或者发展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应当依法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并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向受试者或者受试者的监护人告知试验目的、用途和可能产生的风险等详细情况,并经其书面同意。

  进行临床试验的,不得向受试者收取试验费用。

  第一千零四十一条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第一千零七十五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第一千一百条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有子女的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未成年人或者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可以不受前款和本法第一千零九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限制。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条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抚养费;但是,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一千一百四十条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

  (二)继承人、受遗赠人;

  (三)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条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托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零一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