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咽不下这口气!

 来源: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事发突然,齐桓公还算镇定,脑海中顿时闪过无数个对策及可能的后果,最终的决策是:我是个干大事、成大业的人,岂能因这一时的冲突,葬送了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老子还是国君,只要老子依然掌控强大的齐国,你小小的鲁国,鲁莽的刺客,能奈我何?

  想到这里,他赶忙道:“壮士,把刀放下,寡人答应你便是。” 

  “果真答应?” 

  “果真答应。两国国君在此,若干大臣作证,寡人岂能食言?” 

  “那好。”小曹说罢,放开齐桓公,把刀子往地下一扔,扫了一圈目瞪口呆的诸位大臣,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拿起果蔬大吃起来,边吃边问:“大家都看着干嘛,吃呀,吃好喝好哈!” 

  众人无不折服。这个小曹,果然是个大心脏,一桩惊心动魄的绑架案过后,他居然还有闲心吃水果! 

    

  齐桓公总算安然无恙,度过了这场危机。事后,他却越想越窝囊。堂堂国君,而且是志在称霸的大国国君,居然被一个鲁莽小子胁迫,把到嘴的肥肉送回去!天下岂有这等事!不成,不为别的,光为我国君的面子,也要出出这口气! 

  他把管仲找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鲁国割让的地,不仅不还给鲁国,而且,我还要杀了曹沫这小子,以解心头之恨! 

  管仲盯着齐桓公看了半天,才说:“堂堂一个国君,被一个鲁莽小子劫持,的确很伤自尊,面子上也说不过去。不过。我想请问你一句:是国君的面子重要呢,还是称霸的大业重要?” 

  “这个……自然是大业重要。但面子也很重要啊!” 

  “没错,面子也很重要。但当你顾忌面子,顾忌到有可能伤害到称霸大业的时候,面子就没那么重要了;相反,如果损失一点颜面,反倒有助于称霸大业,那面子就更不重要了。” 

  “损失颜面,对称霸大业能有什么好处?” 

  “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只是你的自尊心,让你钻了牛角尖,不愿意去想而已。这一次,你放过曹沫,就会留下一个重诚信、宽宏大度、不计前嫌的好名声,这对你号令别的国家,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你退还鲁国的土地,鲁国必然感激,两家会更加友善,今后讨伐不义,就没有了后顾之忧。相反,如果此时背信弃义、违背诺言,鲁国就会借此大造舆论,让天下人耻笑不说,还会在诸侯之间丧失诚信、失去天下的声援。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齐桓公低头不语,半天,这才抬起头,道:“的确是这个道理。只是,寡人咽不下这口气。” 

  “气与不气,只是个心理问题,稍加调节即可。想想你的称霸蓝图,想想你的宏图伟略,想想将来成就之后的风光,这点小挫折,能算什么?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今天,你退鲁国一座城,明天,鲁国全国都要臣服于你;今天,你放过一个小小的曹沫,明天,整个大周的子民都会向你欢呼。孰轻孰重呢?” 

  一番话,说得齐桓公豁然开朗:“管姥爷就是高明,寡人听你的。” 

    

  曹沫就这样有惊无险地捡了一条命。话说这个小曹同志,打仗的水平其实比老曹差远了。史料记载,他三次和齐军作战,均以失败告终,而齐国最终归还的,也正是曹沫三次战败后丧失的鲁国国土。 

  这次仗义的退让,果然让齐国得到了各诸侯国的信任,不少诸侯国前来归附,齐桓公的霸业,由此拉开了序幕。 

    

    

  7.被正义感绑架的齐桓公, 

  对妹妹痛下杀手 

    

    

  学习中国古代史,有一个很有趣的方法:利用成语典故来学习。比如,前面说过,“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和曹刿老先生有关系;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一个成语,也很出名: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是鲁庄公庶出的哥哥。庶出,也就是说,他和鲁庄公同父异母,父亲都是鲁桓公;虽然他年龄比鲁庄公大,却因为母亲只是鲁桓公的侧室而非正房,因此只能是一个公子,而不能成为世子(太子)。这种“先天决定”,很容易让他性格扭曲,这是他给鲁国制造内乱的原因之一。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意思是说,只要庆父这个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 

  显然,这是鲁国的事情。为什么要说鲁国的事情呢?毕竟这是一本介绍齐国历史的书。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件事情,和齐国有着一定的联系。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就是齐国的一位大夫。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