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夫复姓仲孙,鲁国内乱的时候,他前往鲁国实地考察,回来之后,对齐桓公说了八个字: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这八个字就是成语的原型,意思是说,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自从鲁庄公和齐桓公签订盟约之后,两国的关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相互友好。虽然鲁庄公此时已经去世,齐桓公还是不希望鲁国内乱,这对齐国也没什么好处。
仲孙大夫给出的这个答案,让齐桓公十分忧心,于是问:“怎样才能去掉这个祸害(庆父)?”
仲孙大夫摇摇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祸乱不停止,他自己早晚会倒下,您还是等着吧!”
齐桓公沉思了半天,又道:“如果我们攻占鲁国,借以杀死庆父,如何?”
仲孙大夫继续摇头(可能吃了点摇头丸):“不行啊,同志。鲁国秉承周朝的礼法,而周的礼法是国家的根本,就好比大树的根。一个国家将要灭亡,必然是树根先烂掉,然后枝叶随着倒下。鲁国还没有放弃周朝的礼法,还不能去动摇它。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吧!”
坐山观虎斗,隔岸观火,想法很好。可火势一旦蔓延开来,难免殃及邻家,何况是近邻。鲁国内乱的战火,虽然无损于齐国的经济、战略大局,却直接影响到了齐桓公——在“正义感”的绑架之下,他不得不下令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妹妹。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事情,还要从鲁庄公去世那年说起。
鲁庄公共在位32年。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特别珍爱自己的一个儿子,姬子般。
前面说过,国君的嫡长子,就是大老婆生的大儿子,按照礼制,就要确定为世子,作为国君的继承人。世子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太子。其他儿子,一般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一般称为公孙。著名的公子,比如公子小白,后来成功上位,成为齐桓公;至于公孙,比如杀死齐襄公自立的公孙无知,等等。
事情到鲁庄公这儿,开始有点棘手了。鲁国是传承周礼最为正宗的一个诸侯国,对礼制也特别重视;可偏偏在最重要的国君继承人上,出了问题。
什么问题?礼制的继承者似乎忽略了“大老婆万一不能生育或者生不了儿子”这个严重问题。这个严重问题,就让鲁庄公遇上了。
鲁庄公的正房夫人,名叫哀姜,正是前文提到的齐桓公的妹妹(一说为齐襄公或齐桓公的女儿,或其他公族之女,而非齐桓公之妹)。作为大老婆的她,没生儿子,只好过继了另一个姬妾的儿子。过继的孩子毕竟不是嫡长子,要想成为国君继承人,不是那么容易。于是,世子的位置便一直空着。
鲁庄公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一个地方建一个台子,有一次,亲自到工地视察。闲来无事,他坐在台子上看风景。这一看不要紧,看出了一段情缘。
原来,台子下,不远处的一户人家,恰有一年轻女子在走动。女子面容十分俊美,身段更是妖娆。鲁庄公不由看得发呆,忙问左右:“这是哪户人家?”
随从道:“这是大夫党氏的家。”
鲁庄公听罢,心中一动,于是走下台子,径直去找那女子。那女子正是当朝大夫党氏的女儿,见鲁庄公尾随自己而来,连忙把门闭上,拒绝见面。
鲁庄公对女子一见钟情,一打听,得知此人虽然是党氏的女儿,按当时的规矩,此女却姓任(这和齐国国君姜姓吕氏,一个道理)。几番恳求之下,女子总算同意开门相见。鲁庄公许诺,要把她立为夫人。鲁庄公虽然说得诚恳,女子还是放心不下,割破手臂,以血和庄公盟誓,最终答应了这门婚事。
鲁庄公亲自上门求婚,党氏女子的父母都未出面,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是不是感觉很不可思议?我也这么觉得,不过史料里面就是这么说的。那时候就是这么开放,你能咋地?
闲言碎语不要讲,继续正题。鲁庄公如何把党氏的女儿——任氏——搞到手,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很宠爱这个女子,而任氏还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叫做子般。鲁国国君姓姬,因此这孩子的全称,就是姬子般。
子般逐渐长大,鲁庄公却日渐衰老,唯一不变的是对此子的宠爱。遗憾的是,任氏不是正房,子般便无法成为世子。他能否继承王位,一直是鲁庄公心头的结。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