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邹平畜牧业转型升级 “三步”走出农牧循环种养新路径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1-09-22 09:33:54


  “我们的管网在养殖场周围的农田底下铺了2万亩,在作物需肥季节,养殖粪水产生的沼肥就是通过这片支农管网直接输送到田间地头。”作为邹平市农牧循环典型,牧原集团邹平子公司融资项目主管闫睿介绍。

  邹平是农业大市。作为粮食主产区,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60万亩以上,粮食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6亿斤。与此同时,邹平市养殖业发展迅猛、规模壮大,全市畜禽总存栏、总出栏持续向好,肉、蛋、奶产量、质量走在全市前列,畜牧业百亿级产业集群已然形成。如果单看种植业、养殖业,在各自领域发展均处于领先水平,但如何实现种养业深度融合、构建农牧循环体系,一直是邹平农业思考的课题、发展的方向和担当的社会责任。“实施粮改饲,粪肥来还田。立体式种养,生态变资源。”在邹平,这句简短朴素的顺口溜充分体现了当地在发展农牧循环种养模式的“三步走”战略,走出“减量化生产、智慧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循环”的生动实践。

  孙镇旭日奶牛养殖场存栏量长期稳定在500头左右,年需饲料近6000吨,其中粮改饲青贮全株饲料占比58.8%。采用粮改饲模式7年,养殖场在这方面有着一套成熟的技术管理体系。作为邹平粮改饲模式的一个缩影,这是邹平农牧结合的第一步。他们有五个方面的讲究:一是青贮窖池讲究。青贮池容积7000立方米,与养殖场设计存栏650头相适应。采用砖混结构墙体,内里铺设整张干净塑料布,密封性、防水性绝佳,严格杜绝青贮料发霉。青贮窖单独设大门,仅在青贮期间打开,来往车辆通过此门进出,降低疫病传播风险。二是品种原料讲究。养殖场流转孙镇前刘村土地270多亩,同时根据每年的需求量和种植大户签订800到1200多亩的订单。无论是自己种植还是给订单农户提供的都是登海678粮饲兼用玉米品种,该品种株高280厘米,生长期107天,产量3.5吨左右,淀粉值70%以上,还抗倒伏。三是机械作业讲究。根据玉米生长期,一般于9月22日后收割,留茬高度在15到20厘米,免于混入腐烂物和泥土。收割机械使用进口克拉斯自走式玉米青贮收割机,一天作业量达800多吨,切割长度1.5 cm甚至更短,籽粒破碎好,一般6到7天就能完成封池。作业同时均匀喷洒发酵菌剂,促进青贮发酵效果。四是制作工艺讲究。青贮全株玉米的含水量控制在60%-70%范围内,及时入窖并夯实,装填完后覆黑白膜密封,膜上再以毯子沙袋压实免进空气。五是开窖利用讲究。发酵一个月后即可开窖,取草采用TMR自走式青贮取草机,从窖的一端开始,从一端的表面开始一层一层往下取,青贮饲料始终保持一个平面,取草后及时封窖。

  粮改饲调整了种植结构。由原先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结构更加优化。此外,粮改饲还解决了供需矛盾。初能级产能过剩,高能级供应不足,通过能量适当转化,各能级之间实现供需平衡。第三,粮改饲推动了农牧循环。由玉米籽粒收储和秸秆分开利用转变为全株青贮利用,科学解决秸秆过腹转化问题,实现综合利用和转化增值。同时按照以养定种、种养结合的原则确定种植范围和规模,做到粮饲兼顾,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最后,粮改饲改变了销售模式。促进玉米资源从跨区域销售过渡为就地转化、就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受益。截至目前,邹平市共计推广粮改饲4.4万余亩,收储青贮全株玉米12万吨,逐步实现草畜配套,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传统养殖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粪污处理难题,不仅影响生态环境,同时造成粪肥资源浪费,成为制约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于是,邹平走出农牧循环第二步——“肥还田”。在九户、台子牧原,各养殖场建设黑膜沼气池、沼液储存池、沼渣沼液输送管道等沼肥工程配套设施,实现对粪污资源的综合利用。黑膜沼气池是采用优质黑膜进行底部防渗和顶膜密封形成的一种厌氧反应器,对粪便、猪尿进行全量化收集处理。固液分离机和逐级沉淀模式对养殖粪水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生产有机肥,液体进行厌氧发酵转化为沼液沼肥。在作物非需肥季节储存于沼液储存池,而在施肥季节通过支农管网输送至农田,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并且以此为案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零排放花园式生态养殖模式。当前,全市粪污综合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现环境保护同时促进减投增产,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立体化种养模式”是“三步走”的第三个关键词。所谓立体化种养,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在既有的土地上,达到双重乃至多重的种养效果,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元叠加最大化。在长山镇八方农场梨园种植区,是“树上长梨、树下养鹅”的景象。这里种植着400亩梨树,散养着千余只鹅。鹅以吃草吃虫为生,是梨园最天然的生物杀虫剂、除草剂。鹅吃饱了,梨也长好了,没有喷杀虫剂、除草剂的梨绿色健康、口感甜蜜,深受消费者喜爱。一片土地实现蜜梨、鹅双受益。在肉牛养殖场,“牛粪+蚯蚓”组合堪称最佳CP。以往,堆积的牛粪引起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销售给第三方有时会出现清运不及时的情况。而用牛粪养殖蚯蚓,既解决了肉牛养殖的粪便处理问题,也解决了蚯蚓养殖的食物材料问题,打造形成农作物、牧草养牛—牛粪养蚯蚓—蚯蚓粪促进农作物生产的闭合生态链条。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