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载誉归来!东营史上首个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来源:东营市新媒体中心

2022-09-07 10:10:49


  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工作专班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这是东营历史上首次获得这一国家公务员表彰的最高荣誉。

  9月2日上午,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会见了载誉归来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公务员向先进模范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作为,严于律己奉公,努力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以实际行动为全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东营日报社记者 于中平摄)

  “有幸作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参加了表彰大会,我万分激动。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让我们倍觉光荣、倍增信心、倍感振奋!”作为东营市唯一一名出席表彰大会的代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书记许明德激动地说。

  荣膺全国最高荣誉,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集体?2021年10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舵领航,赋予东营新的重大使命。

  牢记殷切嘱托,勇担神圣任命。专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不断加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在保障黄河安澜、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守好“绿水青山”。作为我国第一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黄河口国家公园在创建过程中面临诸多考验,其中,湿地生态修复是创建工作的主要难题。专班认真研究黄河口生态系统独特的自然规律,实施引水提水、水系连通等工程,着力构建“河——陆——滩——海”水系连通体系,促进黄河与湿地的良性循环,生态用水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湿地生态功能明显改善,河流生态系统更加健康。近3年生态补水量达3.6亿立方米。如今的黄河三角洲,绿意盎然,碧波荡漾,水草丰茂,生物多样,黄河口湿地成为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见证了工作专班全体同志的一路坚守、一路艰辛。在黄河入海口,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执着坚守和担当本色。

  (图片来源: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护好“湿地精灵”。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更好地保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去年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专门询问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人工巢的情况。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乔木上做巢,但黄河三角洲乔木很少,保护区工作人员就设计搭建了115个人工巢。从2005年东方白鹳首次在此自然繁育至今,已累计繁殖2748只,让这里成为了“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目前,自然保护区发现鸟类371种,其中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90种,有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其全球总量的1%。越来越多的候鸟成为了“留鸟”。这一切都离不开自然保护区“守鸟人”的悉心照顾和守护。无论是夏阳酷暑,还是三九严寒,他们日复一日,守护着这片土地。工作专班敢于直面困难问题,奋力担当作为,才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了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

  (图为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鸟类观测 杨兴旺摄)

  (图为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鸟类观测 杨兴旺摄)

  当好“生态卫士”。为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工作专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区”,加快制度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多部门联合执法途径,建设综合执法与公、检、法系统“四位一体”联合执法工作站,构建起生态执法联动机制。在沿黄流域率先建立了“生态警长”机制,在山东率先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在保护区创新设立生态湿地保护巡回法庭和检察工作站,形成打击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合力。办结公益诉讼案件2起,挽回环境损害损失310余万元;正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起,涉案赔偿总额达1000余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目标的有机统一。

  (图为增殖放流现场 杨兴旺摄)

  从“盐碱白”到“生态绿”,从“不毛之地”到“物种丰富”,700多个日日夜夜,见证着工作专班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的奋勇担当,他们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始终冲在工作一线,牢记“国之大者”,勇做“生态卫士”。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积极地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线,把黄河口国家公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生态答卷’。”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书记许明德说。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