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
2025-10-30 11:37:16

□ 戴岳
十月的齐鲁大地,儒商大会再度聚焦各路资本的目光。本届儒商大会,一批深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山东籍青年才俊,携技术、带团队、怀梦想回到故乡。
创投市场为何对山东青睐有加?要读懂这股资本热,就需要对“山东引力”进行三重解码。
人才流动的方向,是衡量区域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尺。本届儒商大会的参会嘉宾中,来自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企业家超过50%。
强脑科技合伙人、山东籍博士何熙昱锦携全球领先脑机接口技术参会,2024年企业已与济南签约脑机接口生产基地项目;济宁籍的刘洪杰,也携适配AI大模型的算力芯片技术回乡。选择回乡的背后,是山东持续优化的人才发展生态。从“泰山学者”“齐鲁英才”等人才计划,到“人才金政”“创业齐鲁”行动,山东以实打实的政策支持和产业配套,为人才打造了“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沃土。
创投资本青睐山东,核心在于其深厚的产业根基。对任何“从0到1”的原始创新而言,最渴望的便是实现“从1到100”的产业跨越——而山东,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土壤。
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劲。对初创企业或新项目来说,在这里能以低成本、高效率找到所需的零部件、技术和人才,无需为产业链断点“四处奔波”。
在颠覆性技术成果推介与产业融合对接会上,高分辨眼底影像设备、万米深海复合缆等一系列高精尖项目,精准遇到能读懂其价值的“知音”;山东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项目招商推介活动中,乐刻运动、转转集团等新消费企业与济南、青岛、临沂等地的市场机遇直接对话。“硬科技”与“新消费”并进,展现了山东产业生态的多元与活力。
正是这种转化能力,让创新“火花”在山东燃成“燎原之势”。儒商大会化身“产业适配器”,将前沿科技“种子”与优质商业创意,播种到山东产业“沃土”中,催生出实打实的投资与合作。
山东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展现的变革决心与务实举措,构成了吸引创投的第三重关键引力。
本届儒商大会发布的《产业链招商图谱》,全景呈现了19条标志性产业链、979家重点企业、336家重点园区,清晰勾勒出山东的产业布局与合作机遇。
从过去单纯打造“政策洼地”,到如今构建“生态高地”,政府不再是简单出台优惠政策,而是化身“产业工程师”——基于对全球产业趋势的精准判断、对自身资源禀赋的深刻洞察,主动谋划产业方向,不仅明确告诉投资者“哪里有机会”,更清晰阐明“山东要什么、有什么、能给什么”。这种“按图索骥”的精准招商模式,大幅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成本与决策风险,营造出更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人才、产业、环境,这三重引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力的有机整体。当选择山东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共识,如今的山东,正努力成为投资的热土、创新的沃土、人才的乐土。
责编:
审核:王雨萌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