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人类文明史的坐标——稷下学宫

来源:齐文化博物院

2019-07-30 13:56:00


 

  “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支撑。”《求是》杂志2019年第14期刊发重磅文章《伟大民族精神畅想》如是写道。文章在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时,用近一千两百字的篇幅浓墨重彩地解读了两千多年前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所塑造的民族文化属性,探究百家争鸣的思想源泉。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从无断绝,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观。建功立业求生存、改革创新谋发展的民族基因深植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也造就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事业。今天我们回望历史,到稷下学宫去找寻人类文明史的坐标。

  一 历史上的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和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它综百家之说,开“百家争鸣”之先河,倡导兼容并包、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是博士制度的先声。

  稷下学宫诞生在齐国故都临淄。这里东邻大海,南依高山、内靠平原,是个山海相连、海天一体、山水环绕的地方,称为“齐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岱之间”。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其拥有“海阔凭鱼跃”的宽广胸怀和“一揽众山小”的开阔视野。自姜太公封齐建国因俗简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到春秋中期桓管改革“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再到战国“威宣称雄”,齐地奠定了滨海商业文明的基础,齐文化形成了开放、变革、包容、重商的鲜明特征。稷下学宫的诞生正是齐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滨海商业文明基础共同孕育的结果。

  稷下学宫诞生在大变革、大融合的背景之下。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式微、礼崩乐坏、四夷交侵。各诸侯国皆想雄霸天下,纷纷招贤纳士,寻求治国之道。而当时的“士”阶层兴起,他们以浓郁的家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使命感,思索、探寻济世良方,一时诸子纷起、星汉灿烂。出于招纳贤才图强的需要,养士之风盛行。出于对人才、济世良方的渴求,战国田齐桓公(田午)在齐都临淄“稷门”之外设立稷下学宫,至齐宣王时期达到鼎盛,随秦灭齐消亡,历时150余年。与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是,齐国临淄的稷下学宫在纷争时代下散发着最灿烂的光辉,在历史浪涛中标志出最清晰的航向。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园地。稷下先生们围绕王霸、义利、天人、人性善恶等课题,切磋驳难、争辩求知,以觉醒的主体精神、积极的创造意识、敢为人先的理论勇气,促成了稷下学宫学术的空前繁荣,推动了整个中国先秦学术文化的大发展、大集成、大融合,形成了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学派。一时之间,战国学术,皆出“稷下”。

  稷下学宫是当时齐国的政治咨询中心。齐国统治者建高门大屋,修康庄之衢,揽天下英才——是为稷下先生。稷下先生可自由地宣讲自己的学说和主张,他们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被授予一定的官职,但统治者并不强求他们一定要为国家做事,如著名的稷下先生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都曾游学稷下,齐皆“赐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也就是不担任具体的行政工作,专以议政治学为务。

  稷下学宫是中国教育史上空前的壮举。它具有规模宏大的校舍,高门大屋,师生人数众多,有较严格的规章制度,教学活动正规。学生可以自由来稷下寻师求学,老师可以在稷下招生讲学,“来者不拒、往者不追”,这种自由的教学方式,大大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稷下学宫空前优越的待遇,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平等自由的环境,吸引无数有名的学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多的时候达数千人。当时各国著名的学者如孟子、荀子、尹文、邹衍、彭蒙、淳于髡、鲁仲连、貌说等齐聚稷下,他们的车痕、脚印连同其学说和理论一起留在了这块充满大气与霸气的土地上!

  所谓“真理不辨不明”。稷下学宫为中华文明走向统一、繁荣、昌盛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秦以法家思想为指引建立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黄老学派是稷下重要的学派之一,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正是在黄老学说基础上诞生。自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主流延续千年……

  稷下学宫的创建与发展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开创了百家争鸣的一代新风,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学术文化大繁荣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一颗璀璨明珠

  当诸子百家奏出“百家争鸣”的历史巨响,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思考人与自然的终极追问,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们开始探索人类灵魂的归处,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或许正在菩提树下证觉成道,世界各个文明几乎在同一时期诞生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同时出现在北纬30°左右地区(如中国、西方和印度等)的这种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从此,人类从蒙昧中走出来,变的“聪明”起来,开始形成各自的哲学思想体系,直接影响了东西文明的走向,直到现在。

  其中,稷下学宫与差不多同时出现在雅典的希腊学园堪称双璧。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思想学术文化中心,分别在世界的东、西方以相似的方式展现出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于公元前4世纪“同时在东、西方压住了地球的分量”。

  纵使相隔千山万水,稷下学宫与当时世界上的其他文明一道,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当雅典学园的大师们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起自然科学的基础,稷下学宫的诸子百家将关注更多地转向人与社会,引领了社会科学的走向。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经由稷下学宫,中华文化成为一种“和而不同”的壮阔合力,进入了世界文明史上极少数最优秀的文化之列。

  三 新的历史起点

  梁启超先生曾对战国百家争鸣的情状大加赞赏,他说:“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如春雷一声,万绿齐茁于广野,如火山炸裂,热石竞飞于天外。壮哉盛哉!非特我中华学界之大观,抑亦世界学史之伟迹也。”

  郭沫若高度评价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有划时代的意义……”

  稷下学宫是时代的产物,亦造就了伟大的时代,它是中国百家争鸣之源,亦是世界文明奇观。纵观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与浩浩汤汤的历史文脉,每一个伟大时代的造就都是人类文明激荡的结果,我们探寻历史的脚步,是为了辨明未来前进的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曾说:“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他也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提到: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社会发展态势与两千年前大发展、大变革、大融合的时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无数的声音都汇聚于同一件事情: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既是民族自身调整的历史机遇,也正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稷下学宫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打上深深的烙印传承千古,面对挑战与变革,中华民族仍将无畏前行。

  千年稷下——人类文明的坐标,佐证历史,启迪现在,也必将透视华夏民族光明的未来。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