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嘎子主任”带领村民埋头奔小康

来源:鲁中晨报-鲁中网

2019-11-14 10:24:00


  鲁中晨报-鲁中网11月13日讯(记者 赵博文)他们是帮助村民致富的带头人,他们是牺牲小我、甘于奉献的贴心人,他们拥有着砥砺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10月17日,山东省道德模范座谈会在济南召开,对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们作出了表彰。即日起,本报推出“身边的榜样”栏目,给广大读者讲讲这些平凡的榜样不平凡的故事。

 

  诚心为民 

  80后村主任故土情深 

  12日,记者来到黄连峪村,虽然立冬时节的大山里透着丝丝凉意,但是村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村委门前的广场上,村民们有的搅拌水泥,有的垒砌砖墙。一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刚刚打了新的水井,这会儿正忙着修建泵房。话音未落,李嘎从还在施工的泵房里走了出来,简单打过招呼后,李嘎介绍道:“今年春天旱得厉害,村里现有的几口水井虽然进行了自来水改造,但是水位低了以后水泵就很难发挥作用,这不新建设了一口水井,村南的山坡上也配套建设了新的蓄水池,能够彻底解决村里的用水问题。”

  村里能顺顺畅畅地用上自来水,这在以前的黄连峪村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而这样的“不可能”,在80后李嘎回村后,却一件件地发生着。

  黄连峪村坐落于博山区域城镇石门风景区内,地处章丘、莱芜、淄川、博山四地的交界处,南、北、东三面环山,整个村落平均海拔600米以上。近年来,受偏僻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年轻人纷纷弃村进城,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只有30几个老人留守。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李嘎依然选择回到村里。谈及当时的选择,一句“故土情深”或许能体现他的心情。

  “很早我就离开村里到城区工作了,但是我比较热心,村里有亲戚长辈需要帮忙时都回来。”李嘎表示,“2014年的时候,村里正好有个‘公事’,那次回来对我触动很大,村委办公室成了杂货仓库,院里改的车库里面杂草丛生,这么多年过去,不说发展了,反而是在倒退。”而在李嘎小时候的记忆里,村里的情况并不是这样:“那时候村里还有企业,到了夏天还会发西瓜,发各种福利,村里还有自己的货车。想到当时村里的样子,我心里挺不是滋味。”

  这时候的李嘎在博山城区里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城里的大型商场里有多个专柜,也是村里人眼中的“能人”,村民们期盼着他能够回到村里,带着村民共同致富。但是当李嘎提出这个想法时,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和不理解,面临两难的抉择时,他的心里是黄连峪的一草一木,是乡亲们望眼欲穿、盼望走出困境的神情。就这样,李嘎决定回村创业,并在2014年11月高票当选黄连峪村村委会主任。

  实干创业 

  黄连峪打通致富道路 

  黄连峪村在博山城西北18公里处,要到村里去,不仅要经过博山石门景区有名的“十八盘”公路,而且要穿过仅4米宽的1500米进村水泥路,年久失修的道路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成为黄连峪村未来经济发展“卡脖子”的制约因素。

  “村民推选我为村主任,热切盼望能摘掉贫困村帽子。”李嘎说,“要想让村里发展,必须从走路难、吃水难等村民反映最强烈、最急盼的事情着手,尽快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难事。”

  为了解决修路中的问题、争取资金,李嘎跑政府、访企业,在外工作的老领导、企业家纷纷捐资捐物,最终争取了近百万元资金。2015年正月,挖掘机、装载机、工程车开进了黄连峪村,移山填壑,机器轰鸣,李嘎和30余名村里的留守老人苦干4个月,平均宽度达8米的景观路基顺利落成。据统计,该工程仅运输土石方就达50000余立方,后又争取上级资金完成路面硬化,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中原来的自来水管年久老化,许多村民吃不上水。李嘎一上任,就把解决村民吃水难摆上了议事日程,全力实施自来水管路改造。经多方协调筹措资金20余万元,2015年一开春,自来水改造工程也全面铺开。新建50立方蓄水池1座,维修加固原来蓄水池2座,更换及新铺设管路7000余米,全部延伸到每家每户。看着村子一天天的变化,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多亏了嘎子主任!咱的好日子有盼头了!”

  守土创新 

  新业态焕发山村活力 

  黄连峪三面环山,生态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北、东、南分布着大量野生黄楝树,村中还有被称为“淄博树中之王”的千年古柏,村民住房分布于山谷之中,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此外,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村里的大顶寨72间楼舍、明代长工舍、清代养马厩,抗日战争八路军突围战遗址、染坊井等历史遗迹和乡土建筑众多,不仅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同样也有旅游开发价值。

  怎样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李嘎决定在“古村落”上下功夫,充分挖掘这些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后,李嘎一个月十几趟地跑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沟通申报。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黄连峪村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旅游短板不断补齐,黄连峪石屋特色民宿、农家乐饭庄等新业态在村里出现,也让这座“古村落”焕发了新活力。

  除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李嘎立足村级古村落实际,带领村民利用村上1400亩的红香椿基地和花椒、山楂、核桃等有机产物,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黄连峪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了石碾小米、草鸡蛋、红果片、玉米面等系列“皇粮峪”品牌,合作社在未盈利情况下,提前为每户预付红利2000元,吸收全村贫困户进社,确保精准扶贫实效。利用微信平台和手机APP推出“我的自留地”网上经营项目,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卖出自己的农产品,仅此一项就为签约农户每年平均增收600元。2015年,山东慧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落户黄连峪,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当年为村里带来20万元的集体收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远在深山中的小村落也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关注,2019年,村里和中国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签订“耘艺助村”项目合作协议,以“耘(棉花、染料等自然作物种植)+艺(织、染、缝、绣等传统非遗文化手工艺)”为核心特色,通过“农业+文创”“自然+人文”“大学+小学”“党建+团建”“城市+乡村”五大特色板块的合作共建,带动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村民脱贫增收,黄连峪被认定为“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

  信心不减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现如今的黄连峪村,村民用水不花一分钱,村集体统一垫支全村每年3万余元的水费。每逢传统节日,村集体还为村民发放鸡蛋、油、面等慰问物品合计20余万元。为提升村民文化素质,学生考上高中和大学分别奖励500元和1000元。李嘎长期帮扶特困户11户,投入帮扶金3万余元,还积极寻求济南大学生志愿者、市招商银行志愿者等社会资源,资助特困学生家庭30余户。

  昔日的“贫困村”“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了“先进村”,李嘎一步步带领着黄连峪村迈步发展,脱贫致富,也一点点践行着自己当初对村民们许下的诺言。56岁的村民孙秀莲说:“李嘎回来我们村里,说到的他都做到了,也正是因为这样,黄连峪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断发展,修路、通水,踏踏实实给老百姓办事,村里条件提升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谈及此次获评山东省道德模范,李嘎表示:“对我个人来说,更加感受到了责任,今后更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希望能够把我的一些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让社会风气越来越正,同时也希望依托此次的荣誉,带着我们村更好更快地发展,实现我们的脱贫奔康、乡村振兴梦!”

  “让乡亲们生活更幸福!”2014年,年仅34岁的李嘎在村民的盼望中就任黄连峪村村委会主任。短短几年时间,这句对乡亲们的承诺成为现实,一个地处深山老峪、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心村,一步步变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先进村,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10月17日,山东省道德模范座谈会在济南召开,博山区域城镇黄连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嘎入选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从带领村民硬化进村路,到自来水提升改造工程,再到引进农业合作项目、助力村民增收,李嘎将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形象留在了老百姓心中,用他的话来说:“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职责就是为民办事,带着我们村里的乡亲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