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文明实践“365”模式 朱台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鲁中网·海报新闻

2020-06-29 14:14:00


  设立朱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建成6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成立“瓜牛知行”研学平台、成立“党员暖心”志愿服务者队伍、制定村规民约“红十条”……6月8日,鲁中网记者来到临淄区朱台镇,实地到张旺村、西单村、陈营村等文明实践示范点采访,并探访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板笔画、泥哨、鹧鸪戏等。记者了解到,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过程中,朱台镇探索实行“365”模式,聚焦“盼望”,形成365天常态化、不间断的真心陪伴和系列活动 

  依托“三真” 从“要我实践”变成“我要实践” 

  “通过每一个人的实践,感动老百姓,引导老百姓,从‘要我实践’变成‘我要实践’,这也是我们朱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目标。”在朱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厅,朱台镇党委书记孙守强介绍说,朱台镇辖57个行政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以来,建成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把每个村的党群活动中心、村史馆、创业奋斗纪念馆等、广场、礼堂等整合起来,让每个地方都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 

张旺村原貌。

  在朱台镇张旺村,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生机勃勃的行道树,美丽干净的村容村貌突出了张旺村的乡村特色。但不久前,张旺村还是经济薄弱村,村容村貌也是脏乱差。张旺村王营村联村党支部书记常继锋上任第一周,就协调解决了张王村群众吃水不便问题,后期又多方筹集资金硬化道路1300平方米、整修排水沟1400余米,新增绿化面积4400平方米。经过五个月时间,张旺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零收入,到现在35万元集体收入,原先50余处违建,现在已拆除20余处,半年的时间,张旺村的集体收入、村容村貌均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张旺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容村貌差,朱台镇4个薄弱村“瘫了整、整了瘫”的情况反复出现,镇党委经调研分析,导致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一个共同原因——缺少称职的带头人,自2020年1月起,朱台镇党委探索实行联村党建模式。朱台镇探索实行的“365模式”,“3”即是“三真”真重视、出真招、见真效,朱台镇通过三项措施,提高认识、把握定位、压实责任充分认识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说到底,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服务群众、感动群众、凝聚群众,是一把手工程。”孙守强介绍说,朱台镇由党委书记亲自抓、各村党支部书记具体抓,实地督察进度、现场核查活动,还就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架构、功能定位等进行测试,确保支部书记对相关政策入脑入心、张口即来。全镇上下把“将文明实践站打造成百姓之家”作为共同目标,形成了上下重视、齐抓共管的大好形势。  

  依托文明实践,朱台镇打造了“苔米公益”平台、“瓜牛知行”研学等项目品牌,用简单的语言讲清楚,用实用的活动暖人心,用群众的参与做评价,既完成“规定动作”,又探索“自选动作”,使文明实践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聚焦“六要” 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组队伍、建组织、设阵地、办活动、搭平台、建机制,朱台镇通过这六项实际工作,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朱台镇组建了党员暖心、文明婚庆、入学升学、大健康、陪你到老、文体活动、美在家庭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比如西单村设立时间银行,探索今天我为你服务、明天他为我养老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式,志愿者可以存储志愿服务时间,待本人需要时,可以换取其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孙守强告诉记者,朱台镇把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通过将党员干部、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百姓宣讲员等各个群体凝聚起来,目前全镇注册志愿者已达到3535人,形成了“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西单村生态产业园内的新型蔬菜大棚。

  为了实现“为民、富民、强村”的目的,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朱台镇西单村建设2200亩的朱台镇西单生态产业园,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我们统一管理、统一种植和统一销售,解决老百姓蔬菜销售困难的问题,第一期建设了38个大棚,投资50万余元,全面建成以后,村民每年将增收2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朱台镇西单村党支部书记单提华向记者介绍说。 

  据介绍,朱台镇建成“镇中心+实践站(广场)+研学基地”三类实践阵地设立朱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依托“智慧朱台”联动平台,集网格化管理、“拨一拨就灵”、“喇叭花”播报系统为一体,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指挥调配各种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组织引导群众参与丰富多彩又喜闻乐见的活动,基本实现了“群众聚集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覆盖到哪里”。 

朱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村民正在排练节目。

鹧鸪戏。

  此外,目前朱台共打造两个平台线上利用临淄云和临淄融媒体中心朱台分中心,开发掌上朱台APP,综合运用两微一端,及时发布文明实践内容信息,交流工作情况,展示活动成果。线下”则是建成各村百姓大舞台,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娱自乐,把话筒交给群众,把舞台让给群众通过服务赢得群众信任、获得群众支持,增强群众凝聚力、向心力。 

  “家家户户做做哨子”,这句俗语,至今流传在朱台镇高阳一带,说明当地泥哨制作的历史悠久和盛极一时。朱台镇为了将这项民间技艺传承下去,在高阳中学开设了校本课程——泥哨课程聘请了当地的非遗传承人作为指导教师。此外,板笔画、刮画等一项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在这里进行,非遗传承人为学生悉心指导,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地的非遗项目泥哨传承人肖志宏正在为学生讲解。

非遗项目——板笔画。

刮画课程。

  满足“五盼望” 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服务队 

  “一、凡不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及村两委重大决策者;二、凡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者……”在临淄区朱台镇陈营村党群服务中心对面,“红十条”醒目的张贴在宣传栏内,与村规民约一起,构成了陈营村的“做人做事指南”。陈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金华带头,群众诚心支持,“红杠杠”为陈营村刮来了和谐风。 

陈营村宣传栏张贴的村规民约“红十条”。

  而在朱台镇陈营村“红十条”实行之前,陈营村偶尔会有打架、邻里纠纷、不赡养老人等不文明行为,正式实行后,村里排查出57处被个人长期占用的村集体的耕地、闲置土地院落。村里做出合理规划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有村民就全部签订了有关合同。陈营村的村集体收入由曾经的每年3万元,增加到每年30多万元。而在“美在家庭”的创建工作中,“红十条”也功不可没,不到一个月,陈营村便完成了当时的创建任务。 

  朱台镇探索实行“365”模式中的“五盼望”即平时有人访、惑时有人解、病时有人望、喜事有人贺、故时有人送,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满足群众五项盼望近年来,朱台镇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短板入手,锻造乡村振兴“磁力石”,使生产更美、生态更美、生活更美。 

陈营村“美家超市”暨家庭美学讲堂。

  朱台镇常态化开展走访活动,依托“党员暖心”志愿服务者队伍,由每名党员志愿者包建5—10户群众,每月固定21—25日组织召开文明实践议政理事会暨“党员暖心”志愿服务队工作例会。仅今年3月份至今,就为群众解决厕所防臭器损坏等具体问题320余个。 

  朱台镇还鼓励各村成立帮扶基金,在群众生病住院或发生意外事故时、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遇有特殊困难时,及时上门看望慰问。“如去年7月上旬,有一名党员遭遇了车祸,陈营村启动暖心基金,给他送去了慰问,用这种春雨化心田的日常行动让群众从心底感恩党、感谢党。”孙守强介绍说,陈营村由党员、工业联合会会员捐款成立“暖心基金”,当党员所包户出现困难急需救助时,由包户党员提出,经村“两委”商议确定后,由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第一时间送到所包户家中,给他们带去组织的温暖。 

  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今的朱台,环境整洁优美,文明实践温暖人心。2018年全国党建研究会工作会议、全国农村改厕工作推进会、全省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在朱台镇召开,朱台经验得到推广。 记者 崔中英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