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强富美优”看淄博 今天我来当主播︱桓台:数字化打造农业“梦工厂”

来源:博览新闻

2023-03-20 08:42:24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赵希翔

  春回大地,万物竞发。桓台县一望无垠的原野上,一派繁忙景象。

  广阔的田地里,随处可见农民和农技专家忙碌的身影;数字化大棚里,物联网技术、智能化装备让农业生产尽显“科技范儿”;遍布城乡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竞相涌现,呈现出勃勃的生命力。

  3月16日上午,桓台县唐山镇。中化先正达3000亩MAP 数字示范农场,冬小麦已经返青。远处,依稀可见自动喷灌机正在实施喷水作业。

  临近清明,气温升高,阳光充足,小麦进入生长旺盛期。“你看,这个灌溉杆可以自动收缩,浇水结束后缩回地面,不影响耕作、收获时的机械作业。”站在一排体型巨大的水肥一体化罐体前,先正达MAP 数字示范农场项目经理申光磊说。

  “那一片区域采用立杆式喷灌,作业面积更广一些。再往南边,有50亩土地采取滴灌方式,水肥灌溉效果会更加精确。”

  抬手指着远处正在喷洒水肥的灌溉机,申光磊解释,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如果不足,会严重影响小麦的长势,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灌溉,能够对比出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水肥效果中的优缺点。经过大数据处理后,采取最佳方式灌溉,将为粮食丰收奠定下扎实基础。

  在先正达MAP数字农场的东边,划分出了150亩的品种试验区。与周边同样青油油的小麦比较,乍一看差不多,其实里面大有文章。

  “每隔6行一个品种,一共种了16个不同品种,其中4个优质麦品种,12个普通麦品种。经过2-3年的试种,长势弱、产量低、容易感染病虫害的会被淘汰,最终选出适合桓台当地水土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来。”

  在充满芬芳气息的麦田里,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物联网传感器和各种监控设备,田间的空气温湿度、降雨量、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等物理参数,经过5G无线网络,同步传输到农场的智慧农业平台上。

  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有针对性浇水、除草、施肥、杀虫,保障了小麦的优质高产。同时,智慧农业平台还能提供精准的农业气象指导——包括2小时短临降雨、48小时气象预警和15天长期预报,便于抓住合适的窗口期加紧作业。

  除了品种的试验、筛选以外,先正达MAP数字农场大部分土地用作订单种植——与省内外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供货合同,根据需求确定种植品种,待作物成熟后,把原粮交付完成订单。

  仅仅在桓台当地,粮食深加工企业就有几十家,根据合作协议,为粮食从田间到车间搭建“点对点”供给平台,既保障了企业生产所需,又带动每亩耕地综合收益的提升。去年,农场种植的3000亩越冬小麦,全部是“济南17”“石栾02-1”等优质品种,其中绝大部分在种植之初就已经被面粉企业订单收购。

  2021年,桓台县与中化先正达集团达成合作,共建桓台县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数字大田示范农场”项目,搭建起覆盖农业全链条、服务辐射全县域、带动农民广增收的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让农业发展步入了新赛道。

  “我们落地后,了解到当地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梨花面粉厂生产高端面粉,需要从外地购入优质的粮源,于是结合3000亩数字农场进行订单种植,既解决了梨花面粉厂的采购问题,又增加了种植户的收益。”中化现代农业桓台技术服务中心经理李亮说。为了供应更多优质粮源,今年,桓台MAP技术服务中心还与果里镇政府整镇推进优质小麦订单,希望能使更多老百姓受益。

  与中化先正达MAP数字示范农场一路之隔,是全国领先的智慧农业项目——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

  走进示范区的智能植物工厂,满目青翠,无边无涯,有种恍然处于现代化林场的梦幻感。抬眼望去,一人多高的西红柿,一行行,一排排,在透过顶棚的阳光照射下,翠绿的枝叶泛着亮光,上面悬挂着一簇簇硕大的果实,青的、红的,交织在一起,渲染着丰收的喜悦。

  “轰隆隆、轰隆隆”,顺着西红柿行距间的双列轨道,传来一阵响声,前面绿荫处,出现了一名身穿无菌工作服员工的身影,停下轨道上的采摘车,将成熟的西红柿摘下来,放入果实累累的车内。

  “这里是智能植物工厂东区的1号温室,东西长 700 米,南北长 200米,占地 180亩,里面种了 136000 棵西红柿,日采摘量最高可达20 吨。”数字农业示范区项目经理李金雷说。

  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由市农发集团投资,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运营。项目总占地1200亩,总投资15亿元,是全国规模体量最大、数字化水平最高的智慧农业项目。

  该项目分三个功能区。智能植物工厂东区,建设两个文洛式半封闭智能温室;西区建设四个封闭式温室,预计今年9月份定植;园艺中心拟建设集园艺博览、园艺教育、智慧平台、标准化实验室等于一体的数字农业场景。

  “仅用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对上百亩植物工厂的轻松管理,工作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3倍以上。”李金雷介绍,在植物智能工厂里,摄像头、传感器、大屏幕是标配,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化设备自动实现养护。目前,1号温室配备了423个传感器,1165个控制器,可随时获取并调节内部的温度、光照、水肥、空气等相关数据,为植物提供最佳生长环境。

  采用多层式、立体化无土栽培技术,向上开辟种植空间。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产量提高4—5倍,无需泥土,不洒农药,不受自然环境影响,产品零污染、零激素、零农残、零催熟。

  引进全球先进的薄膜太阳能发电玻璃技术,广泛应用于园区屋顶、墙面等多个建筑场景,年发电量约40万度,可节约标准煤160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40吨/年。

  “农业示范区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番茄年产量3万吨,产值6亿元,带动周边至少800名村民就业增收。”市农发集团工程管理部主任耿波说。

  耕种希望,收获美好。数字化打造农业“梦工厂”,让江北“吨粮首县”桓台的农业种植,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迈出新的跨越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