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深读淄博丨淄博市全力织密基层医疗保障网 让优质医疗资源直达乡村

来源:博览新闻

2024-12-17 08:39:46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柴晓 张鹏飞

  稍有不舒服就能让医生瞧瞧,在家附近就能把病看好,这是乡村老百姓看病就医最期盼的事。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不均衡,尤其是乡村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短板,如何让民众愿望成真?近年来,我市将群众的“心上事”视为“上心事”,积极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让医疗关怀惠及乡村百姓。

  医心为民守护乡梓安康

  12月6日一早,晨曦微露,寒意袭人。张店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ICU科主任曹远玲像往常一样,坐上了123路公交车,赶往张店区湖田卫生院坐诊。

  从2023年2月份开始,曹远玲和她带领的医疗团队,每周都要轮值服务基层卫生院。一年多来,他们风雨无阻,润泽一方土地,擦亮了“基层名医工作站”的品牌。

  张店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曹远玲在湖田镇卫生院查房中

  “大娘,您放松一下,深呼吸,慢慢来。”面对前来就诊的老人,曹远玲一边安抚一边进行详细地检查。结合老人的病史和症状,她心里有了初步的判断。曹远玲耐心地解释道:“大娘,根据您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我初步判断您可能是心力衰竭。不过,您别担心,我们会为您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好好好,有你在,我就放心了。”老人对曹远玲充满了信任。

  其实,在曹远玲身后,是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对基层医疗的全方位布局与大力支持,是我市在基层就医环境、医疗技术、就医方便性等多方面的精准发力。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派出456名专家,建立了126个“名医基层工作站”,实现了全市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建立的特色学科开展门诊服务38万余人次,接收住院患者1.3万余人次,开展填补基层医疗机构空白的新技术新业务1178项;开展业务培训3400余场,基层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免费进修学习340人,有效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件”和“硬件”的双提升。

  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我市还推出了检查结果互认重要举措。

  12月初,77岁的程秀芳到桓台县妇幼保健院进行肺功能相关检查。内科副主任医师于光禄在为她开具CT检查单时,系统提醒程秀芳近期在市级医院做过相同检查。随后,于光禄从云平台中调取了此前的相关资料,并告知程秀芳不需要再进行胸部CT、血分析、尿常规、生化这些项目的检查检验。

  桓台县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群众就医“减负”。

  获悉情况后,程秀芳既高兴又意外:“以前看病,这家医院做了检查,到另一家医院还要做。现在好了,一下省了400多块钱。”这是桓台县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有效成果。

  “我们明确规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属于互认项目的检查检验结果互相认可;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对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属于互认项目的检查检验结果予以认可,切实保障基层群众广受益、常受益。”桓台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成钢表示。

  村卫生室实现蝶变升级

  12月9日,记者来到张店区房镇镇房东村卫生室,眼前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墙壁洁白无瑕,地面光洁如镜,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井然有序。

  焕然一新的张店区房镇镇房东村卫生室

  “村卫生室真是大变样了,服务周到,关键是离家近,三五分钟就到了,特别方便。”村民刘女士对村卫生室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赞不绝口。今年4月份,房东村斥资十余万元,对卫生室进行全面升级,实现了“五有三提升”:有观察诊查床、有智慧随访设备、有康复理疗设备、有必要的检查设备、有卫生厕所和冷暖设备,服务能力、诊疗环境、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在村里的医疗条件与城里的差距真是越来越小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村医刘红美感慨地说。

  在南定镇白家村卫生室,也上演了温馨的一幕。顾先生因心慌、胸闷前来就诊,村医李燕迅速判断其可能患有“快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情况危急。李燕立即通过“心电一张网”项目为顾先生做了心电图检查,并将结果实时上传至北大医疗淄博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两分钟后,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心内科专家便给出了专业精准的诊断——频发房性早搏。李燕随即建议顾先生进一步检查。顾先生惊叹:“真没想到啊,在村里就能让大医院的医生给看病,这可太方便了。”

  淄博市医疗保障局周村分局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深化提升集采药品进基层工作。

  为了让更多基层百姓享受到集采药品的红利,我市积极推动集采药品在基层村卫生室落地生根,不仅节约了医保基金,更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就医用药负担。如今,村民在村卫生室就能购买到集采药品,并通过在线医保结算系统,实现“足不出室”的“一站式”取药报销服务。70岁的王先生患有糖尿病,需常年服药。过去,他每年仅购买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就需花费2000多元。现在,该药品在村卫生室的价格每瓶为5.17元,一年下来仅需80多元。“集采药品进了村,我们老百姓真是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王先生说。

  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是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线。我市共有村卫生室2621个,计划到2026年年底前全市按人口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普遍实现“五有三提升”。今年4月份,我市对村卫生室进行了全面梳理摸底,确定2024年重点改造提升村卫生室530个,综合采取新建、扩建、闲置房屋盘活改建等方式,按照“一室一策”方案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100%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所有薄弱村卫生室均配备了观察诊查床、智慧随访设备、康复理疗设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卫生厕所和冷暖设备,服务能力、诊疗环境、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好提升。

  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我市正逐步实现村卫生室医疗条件的全面升级与蜕变。从硬件设施的焕然一新,到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再到集采药品的深入推广,每一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基层、惠及民生的健康保障网。

  健康大巴破解“看病远”难题

  “村民都知道,我们的健康大巴定期巡诊、随时诊疗。”淄川区西河镇卫生院院长李维铭告诉记者,健康大巴每5天进村巡诊一次,开展日常诊疗和护理服务。村民平时如有身体不适,也可拨打电话联系健康大巴的医务人员。

  我市是组群式城市,农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牵挂的“心头事”。尤其是部分偏远山村,人数少且居住分散,每村单独设立村卫生室存在一定的困难。为破解这部分村庄的“看病远”问题,我市以“有解思维”强化医疗惠民深度,在创新开展“行走的医生、流动的医院”巡诊模式基础上,挖掘现有场地、人员、交通等资源,为全市镇卫生院配备94辆“健康大巴”(巡诊服务车),推动优质资源、优势技术向下延伸,打通了服务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淄川区健康大巴定期为偏远山村进行巡诊

  淄川区西河镇卫生院接诊一位89岁的患者

  11月1日,淄川区西河镇卫生院接到博山区八陡镇福山村一位姜姓村民的求救电话,称其89岁的父亲胃部不适,行动不便,需上门接诊。接诊后,淄川区西河镇卫生院健康大巴马上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患者家中。现场确诊后,医务人员立刻将老人转诊至淄川区人民医院,因为治疗及时,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11月28日上午,桓台县荆家镇后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格外热闹,荆家镇卫生院健康大巴来到了村里。“血压近期控制得不错,记得按时吃药。”“平时要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多做一些颈肩部位的锻炼,这样有助于缓解疼痛。”前来咨询和问诊的老年人络绎不绝,荆家镇卫生院主任医师郑建雷带领医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量血压、测血糖、中医诊疗保健、心电图检查等义诊服务,帮助老年人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叮嘱他们在生活中注意合理膳食、规律生活、科学锻炼身体。

  77岁的村民孙秀清得到专业诊疗建议后松了口气,“这次来不仅了解到了很多实用的健康知识,还领到了药品和小礼品,医务人员考虑得太周到了。”70岁的村民李庆冠为活动点赞,“我有高血压,通过医生指导,该吃什么药,我心里有数了。”

  荆家镇卫生院院长孙涛说:“在巡回医疗服务的同时,健康大巴车也是健康直通车,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人员或有需求的群众实行上下转诊、免费接送和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实现了服务时间全覆盖。”

  除健康大巴定期、定点巡诊外,每个村的医疗服务点还常态编制、更新常住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花名册,建立患病情况和服药情况台账,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巡诊人员了解掌握村内患者情况,提高服务效率,开展精准服务。

  既坐堂行医又上门诊疗,既讲治疗又讲预防,健康大巴以“一根针”穿起基层卫生多条线,不仅为群众节省了就医时间、减轻了负担,还通过科普教育提前干预疾病,增强了群众的健康保健意识。据了解,全市“健康大巴”开通以来,已累计出车12.1万次,行驶87.5万公里,受益群众达17.08万人次。

  医疗卫生事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深情回应。我市基层医疗保障服务的画卷徐徐展开,每一笔都凝聚着对民生的深情厚谊,每一章都将更加精彩。便民、利民、惠民的医疗服务不再遥不可及,基层居民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责编:

责编: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