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5-04-29 15:21:32
编者按:
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新时代奋斗者,有人用代码重构传统产业,有人以非遗技艺对话世界,有人在教室里耕耘知识的春天,有人在田间书写农业的新篇……我们记录他们的故事,不仅为致敬劳动,更想揭示一个答案: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淄博人正如何用双手拼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鲁中网记者 孙蕊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技苑中学,艺体科技主任于美艳,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领头羊”。在她的带领下,15人的年轻团队在艺体科技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创新,让特色艺体活动成为科技苑中学的“拿手好戏”,也为莘莘学子的求学路点亮了艺术之光。
“艺术课不能局限于‘临摹’或‘灌输’,而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活力和实用性。”在于美艳看来,艺术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成长催化剂,“它不仅能培养审美能力,更可以塑造创造性思维。艺术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学会用多元视角解决问题。”
因此,于美艳的美术课程不拘泥于绘画。她带全体学生参与学校吉祥物设计、图书馆书画馆藏作品征集,组织“寻找身边手艺人”活动,将美术课堂与地方传统文化结合。组织以淄博故事为主题的剪纸、编中国结、校园泥塑大师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作品被真实应用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传统艺术“看得见、摸得着”。
AI 时代的到来,也点燃了于美艳的创新热情,让艺术教育在 AI 浪潮中焕发新生机。她通过DeepSeek生成脚本,利用即梦AI视频与语音合成技术,将梵高、毕加索等艺术大师"数字复活",为同学们带来沉浸式艺术体验。
站在三尺讲台,于美艳见证着学生们在美学的滋养下日益茁壮,变得自信而积极。“曾有学生毕业后告诉我,因为中学时的一节版画课,他现在旅行总会特意去看当地美术馆,这种对美的感知和热爱,比任何分数都珍贵。”
小小画室,不仅是于美艳施展拳脚的舞台,也承载着一批又一批学子的温暖回忆。有一次,于美艳下班后收拾器材,却遇到一个男生独自坐在角落啜泣。细问之下才知道男生结束中考特长生特长考试之后,因为舍不得离开画室而落泪。“对孩子们来说,这间画室早已超越了‘教室’的意义,更是见证孩子们热爱、汗水和成长的地方。”
从业二十年年以来,于美艳斩获张店区学科带头人、区教学能手、淄博市教学能手、淄博市第二批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但成为一名优秀且经验丰富的教师并非易事,在实际教学中,于美艳也遇到过不少难题。有的学生基础较弱,容易对艺术课产生畏难情绪;而有的学生天赋突出,需要个性化引导。在特长技能普及的情况下,如何平衡“艺术普及”与“特长培养”?于美艳的解决办法是“分层教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比如将美术课与花艺大赛、手绘灯笼、仿制画像石、校园艺术周相结合,降低门槛,通过生活化活动提高兴趣开拓视野;对特长生等有基础的学生,则通过社团、竞赛等平台拓展他们的视野。
于美艳认为,好的艺术活动不是“表演”,而是“唤醒”。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这些校园特色活动必须要“接地气、有温度”,立足学生需求,让学生感兴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实现育人价值。“好的艺体活动不是简单的热闹场面,而是要在欢乐中渗透美育,在竞技中培养品格,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光彩。无论是体育节、书画比赛、合唱节还是才艺大赛的个人秀,我们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教育最美的回响,莫过于用真心点燃的热爱。于美艳希望,让艺术成为学生们的精神栖息地。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会技巧,更要守护好学生那一颗热爱艺术的赤子之心。
责编:王雨萌
审核:王陆见
责编:王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