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讯(通讯员 高丽 王卫国)今年的3月3日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0至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460万,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势在必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对于发现早期听力障碍很有必要。一般地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内,就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如果出生后不及时进行听力筛查就不能早期发现,以后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发育和认知发育障碍。如果2-3岁才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的话,就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 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辩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减少其对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通常在出生48个小时之后接受初次新生儿听力筛查,如果宝宝出生后即住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情稳定后,在出院前再进行初次听力筛查。
当被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父母首先不能惊慌,应该积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要在出生后30天或42天左右接受听力复筛。新生儿复筛仍未通过,要在3个月内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
新生儿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提示可能存在听力问题。但没有通过初筛或复筛,并不是说新生儿一定有听力问题,因为导致初筛或复筛未通过的原因很多。如外耳道内存留有胎脂、羊水、分泌物;中耳腔积液;宝宝不安静、体动多;环境噪声大;耳蜗毛细胞损害;蜗神经损害等都会使筛查通不过。前面的几个原因,通过复筛或听力诊断可以排除。而耳蜗毛细胞或蜗神经损害,则需要通过精细的听力和其他检查,才能检查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损伤。确诊为听损伤的,需要明确听损伤的程度和性质,及时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和康复。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2270723,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