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卖了,起码不至于饿死

 来源: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传说周人在部落首领的领导下,十分和谐、团结,首领和善亲民,且有雄才大略。姜子牙对周这个地方也十分向往。那么,周在什么地方呢?周人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陕西一带,比河南还要往西一点。 

  随着势力的壮大,商朝对周也十分警觉,为了拉拢周,便对周的首领进行了加封,“伯”变成了当时的封号之一。我们习惯上说的周文王,在商朝的正式封号其实是周西伯;文王是后来周朝正式建立后的封号。 

  也就是说,周虽然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名义上还是商朝的属国,算是地方诸侯。 

  现代人打工,喜欢“北上南下东进”,到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方去。3000年前可不一样,最繁华的地方在今天的河南,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是陕西。姜子牙也不能免俗,既然要出去漂,就要“西漂”,到繁华的地方去。 

  不过,不能直接往西走。为什么?您看看山东的地形地貌就知道了。山东的山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平原基本上在北部。从日照直接往西走,是著名的沂蒙山区,山太多,路不好走。从日照、临沂越往北走,山越低、地越平。在日照长大的姜子牙同志,自然很明白这一点:要想走平路,先往北面走。 

  还有个问题呀!当时山里猛兽多,很多地方荒无人烟,万一饿晕在半路上,即便没被虎狼吃了,恐怕也要光荣牺牲了。荒山野岭的,上哪找粮食吃呀!那个时候,吃饭、活命是第一位的问题。 

  所以,必须往北走,往山低的地方走,往地平的地方走。地平的地方,粮食多,起码不至于饿死。 

  于是乎,小姜同志翻过了一道道山,过了一道道河,终于走出了山高路远的沂蒙山区,来到了山区和平原交界地带的青州。 

  这个时候,出问题了。小姜同志饿呀!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本事没本事,就连要饭的本事都不算强,这可咋办呀? 

  那个时候的古人,如果实在逼急了,还有个好办法:把自己卖掉!您想想啊,我国到秦朝才进入封建社会,商朝、周朝,基本上还处在奴隶社会呢!把自己卖了顶账的事情,一点儿也不新鲜。 

  而且,可以比较确定地说,姜子牙后来在商朝都城朝歌干过这么一次:往自己头上插根草,弄块木牌,标上价格,想把自己卖掉。可惜呀,那时候姜子牙这个“废物”已经名声在外,谁愿意花钱买张嘴?这小子除了会吃、能吃、能瞎想,还能干啥?结果没人买。 

  刚到青州那会儿,情况就不同了。谁都不认识姜子牙,一看,嘿,虽然年纪不小了,黝黑黝黑的,看上去还像个壮劳力,成,买了! 

    

  买了姜子牙的,可能就是马姓的一家。马姓人家有个女儿,估计长得也不咋地,年纪不小了也没嫁出去,正好来了个黝黑精壮的“老青年”,干脆就做倒插门女婿吧! 

  倒插门女婿,这在史料上是有记载的。至于姜子牙“卖”掉自己的情况,则属于推测。推测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距离问题。青州到日照,五百多里地,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在3000年前,那可是不短的距离。那个时候要想结婚,至少两家要有点联系,有人介绍,或者有买卖关系。姜子牙即便因为穷困潦倒,只能做倒插门的女婿,干吗要跋山涉水来到青州?在哪儿不成呢? 

  第二,是姜子牙的抱负问题,他怎么会在青州选择结婚?很可能是因为他的目的地不是青州,而在朝歌,流落到此地后出现了极其困顿、威胁生命的情况。这个时候,他卖掉自己或者甘心做倒插门女婿,是很有可能的。毕竟,再远大的抱负,也要以活下去为条件。 

  当然,这只是推测。姜子牙当时怎么想的,恐怕只有神仙知道了。 

    

  农村和城市不一样,农忙时间一过,有的是闲空。下雨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马大锤反正也没事,就在那儿听姜子牙说“天书”。有些东西,他模模糊糊能听懂,但基本上还是稀里糊涂。姜子牙说自己出生在吕地,他也不懂,没听说过这地方。从小到大,他从来没走出过方圆100里以外。他能知道大海?他能知道吕地?他能知道朝歌?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