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人,最终落了个众叛亲离的结局,似乎也不让人意外。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齐襄公是如何“作死”的。
事情,还得从两个将官说起。这两个人,一个叫连称,一个叫管至父。名字都比较难记,我们干脆分别叫他俩小连子、小管子吧!
有一年,齐襄公给这俩人下了个命令,让他俩带兵,戍守一个叫葵丘的地方。这个地方,虽然距临淄并不算远,但也比较偏。小连子和小管子看来不是很情愿去,齐襄公就安慰他俩:
“现在不是快到瓜熟蒂落的季节了吗?你俩瓜熟的时候去,来年瓜再熟的时候,我就派人去接替你们!”
两人一听,嗯,这还差不多,条件艰苦的地方嘛,就应该经常换防。一年的时间也不算很长,去就去吧。
两人于是到了葵丘戍守。到了来年,瓜也熟了,蒂也落了,也没见有人来接他们的班。两人有点着急,但也没办法,等等吧。左等,没信儿;右等,还是没信儿。俩人一想,齐襄公这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性情中人,换防这种小事,弄不好是他忘了吧?
好吧,他忘了,咱就提醒他。于是托人找到齐襄公,要求派人接替他俩。齐襄公那是多么二的货啊,哪管这个:“去!少拿这种小事儿来烦我!什么瓜熟瓜不熟的,让他们在那儿给老子老老实实待着!”
两个字:不准。
消息传到小连子、小管子哪儿,两人这个郁闷啊。这么言而无信的国君,为他效忠,图啥哪?他不换咱,要不,咱把他换了吧?
小管子想了想,说:“当年,齐僖公在位的时候,特别宠爱公孙无知。如果公孙无知也是他的儿子,国君肯定就是公孙无知的了,哪还轮得到吕诸儿(齐襄公)!而且,吕诸儿上台后,多方压制公孙无知,公孙无知想必十分怨恨,要不,咱们投靠他,争取让他当国君!”
小连子说:“正合我意!我有个堂妹,现在在宫中,受到冷落。我联系她,让她找机会行刺襄公。”
“行刺?难度大了点吧。”小管子说,“何况一介女子,她有什么理由为你服务呢?”
小连子道:“理由?哼哼,一旦公孙无知上台,让她做公孙无知的夫人,这个理由,够充分了吧?”
两个人合计后,很快便与公孙无知形成了同盟。同时,宫内还有小连子的堂妹作为内应。内外呼应,一张网,已经悄悄布下了。
小连子堂妹的刺杀计划,显然很不顺利,或者,根本就没有实施。因为,对一个小女子而言,这个计划显得太不切实际了。不过,女人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东西,被她,以及她的亲信、心腹,应用得炉火纯青。
这个东西,就是舌头。或者说,舆论。
在齐襄公的周围,公开发布不利于他的舆论,显然是找死。但是,暗中散布一些舆论,还是有可能的。
尤其是,小连子的堂妹非常娴熟地利用了人们的迷信心理。是人,就有点迷信——即便现在,依然如此;何况两千多年前呢?
她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用、效果非凡的载体——冤死的、被当成替罪羊的“临时工”彭生。彭生死得太冤,明明是为主子齐襄公卖命,最后却被齐襄公给卖了。这让齐襄公在周围奴仆中间的形象,一落千丈。今天这么对彭生,明天会不会这么对自己?
这是齐襄公的死穴。杀齐襄公,制伏他身边的人是关键;对付他的身边人,除掉他们为主子卖命的心理,是关键。
我很怀疑这是一个小女子的周密布局。或许,这后面的操纵者,干脆就是公孙无忌。或许只有这样的政客,才能想出这样的计策。
于是,通过小连子的堂妹,齐襄公的身边,已经有了那么一两个人被收买。他们随时准备着,利用彭生来做做文章。
机会终于来了。
齐襄公是个不尊重伦理的人,否则,作为堂堂的大国国君,就不可能在妹妹和鲁桓公结婚之后还能做出不伦之事。不尊重伦理,又不尊重规则——比如“瓜熟之约”,这样一个人,你很难相信他会尊重鬼神。
而在他的随从眼中,不尊重鬼神,比不尊重伦理、不尊重规则,更可怕。
于是,关于彭生冤魂开始在王府周边出现的传闻,逐渐地、暗暗地蔓延。这些传闻,自然是小连子堂妹的功劳。作为一个受到冷落的女人,整天无所事事,闲得无聊而又满腹悲愤,这种“舌尖上的传说”,不用公孙无知教导,她天生就会。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