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啥啥不成,只好从政了

 来源: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龅牙哥就呲牙笑笑:“没事,管仲家里那么困难,多拿就多拿点吧,养家糊口的,不容易。”

  好嘛,龅牙哥这么大度,管仲还是不怎么争气。虽然多拿多占,人也没富起来,反倒越来越穷;生意也没做大,反倒赔本厉害,赔得干不下去了。看来人和人的确不同,有些人就是适合治理国家。做大事,他能做好;一个经济学家,你让他做小生意,他不一定就赚钱。 

  做生意赔了,不仅把自己的本钱搭进去了,把龅牙哥的钱也给赔进去了。人们就说了:“龅牙哥,你看看,我说得对吧?我能掐会算能预测吧?我300年前就说了,管仲这人不行,眼高手低,崇尚空谈,做买卖不行!您瞧瞧,应验了吧?” 

  龅牙哥又是呲牙笑笑:“那也不怪他,是他做生意的时机不好。”这确实也有点道理,股市还有牛市熊市呢。改革开放之初,只要你敢做买卖就能发财。所以,时机的确很重要。但毕竟也有逆势而上的呀!这里面,多少有偏袒管仲的成分。 

    

  经商,亏了。管仲这个优秀的人才没脸在小贩界混了。于是,他决定从军。按说,他这条路也不错,毕竟他的确是个人才,从军就有机会从政,施展自己的抱负。 

  可惜,管仲还是不争气,几次都做了逃兵。战斗还没打响呢,小管子一看,哎哟我的妈呀,敌强我弱,形势险恶;前方有尘,当心伏军!不妥不妥,小子命不当绝,还是跑吧! 

  如是连续几次,名声就响亮了。大家都知道有个人名叫管仲,是出了名的逃兵,优秀的潜逃者。消息传到龅牙哥那里,龅牙哥这回没呲牙,抿着嘴笑了笑,道:“情有可原嘛!管仲上有老母还需要照料,这个时候死了,就是不孝。” 

  从军不成,干脆,就从政吧,凭着自己的满腹抱负,谋个一官半职。纵横家、说客是在战国时期流行起来的,但春秋时期,已经有了那么点影子。管仲于是四处游说,企图当官。结果,不少诸侯贵族一听,什么,那个著名的逃兵要来给我做幕僚?不要不要,滚粗! 

  真是狼狈啊,干啥啥不成。是不是成功人士都需要有这么一段经历呢?一个人总要经历很多磨练,才能找到成功的机会;缺乏了这些磨练,机会就像一个钝器,磨不尖锐,也就无法跳出来。 

  几经风雨,最终,管仲和龅牙哥总算修成正果,受到齐国国君赏识,但并没有特别重用。因为,国君认为更出色的大臣,都被用来辅佐世子——也就是太子了。这两个在国君眼中有点出色但又不是特别重要的大臣,被分派给了两位公子,也就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那个时候,他俩只是想安心做个大臣,辅佐公子,谋份薪水而已。谁都不会想到,将来齐襄公会被杀死,政局产生巨变,王位的竞争直接降临到两位公子头上。 

    

  从龅牙哥和管仲交往的这段经历,我们不难看出,龅牙哥有着典型的山东人性格:厚道。你爱赚我点小便宜,那就赚吧!谁让你家庭比较困难呢!即便你有什么过错,我们山东人有肚量,能包容! 

  那管仲呢?分析一下他从政之前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人非常精明,而且十分灵活,不死脑筋。这一点,很像精明的上海人。 

  安徽从全国的角度来看,不南不北,作为南北分界线的淮河就经过安徽。但从管仲的性格来分析,他似乎更有点像南方人。 

  这种精明,让他避免了“愚忠”。都是公子,为公子纠效命,还是为公子小白卖力,在他看来,并没有本质区别。这种精明,也让他敏锐地意识到,龅牙哥很可能会替自己说话,让自己为齐桓公效力。 

  这两个人,虽然家乡距离不远,但也算一南一北,代表了典型的南方人和北方人。他们能合作,得益于山东人的宽厚。试想,如果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一旦发现管仲多拿多占,他还能和管仲合作吗?能合作,能包容别人的缺点,能在别人的缺点背后看到优点,能在别人落魄时发现他的长处,那么此人必是十分宽厚的。 

  齐桓公能任用这样一个有不少小缺点的南方人,又是和自己有着“一箭之仇”的死敌,显然要迈过一道巨大的心理障碍。龅牙哥想要说服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