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来源: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老管嘿嘿一笑:“小白啊,你还嫩哪。送你一个字:不行啊。”

  齐桓公顿时想起了李小龙的那条经典台词:“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拜托,不要玩穿越好不好) 

  于是道:“我识数少,你不要骗我。‘不行啊’,这明明是五个字。” 

  管仲道:“不打岔了。小白啊,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国家安定了,不等于国家治理好了。国家治理好了,才能推行霸业啊!” 

    

  这是有史可查的第二次明确向齐桓公小白同志说不。大概是感到连续两次向大老板说不,老板会很没面子,所以,老管没等齐桓公问“为什么”,就自顾自地说起了原因,而且说得很有道理,很哲学。 

  他说的这个道理,点中了很多做市场的人的死穴。搞市场经济,做买卖,很多人就是死在这一点上。这个道理,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叫做“主动出击诱发的竞争”。 

  什么意思呢?来看看管仲的原话: 

  “你想称霸,很好啊。称霸的前提是什么呢?是军队强大,武器、盔甲众多。问题是,你如果治理军队、修造盔甲兵器,反倒就难以实现称霸的心愿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啊,你一制造进攻性的兵器,就会引发其他诸侯的警觉——这家伙造这么多兵器,干什么呢?肯定对我不利!他有了戒心,就会大量制造防御的装备。你制造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越多,对方制造的防御性武器就会越多,形成军备竞赛。这样的竞争态势一旦形成,你想实现称霸的目标,就很难办了。” 

  “哦?这倒有点新颖。”齐桓公道。在他的大臣中,几乎所有人的观点都是:军队治理得越好,武器打造得越多、越先进,称霸就会越快。没想到,在管仲那里,结论恰恰相反。而且,也确有道理。 

  “那我应该怎么办?难道就不治理军队、不打造兵器了?那不是找死吗?”齐桓公道。 

  管仲冷冷一笑:“这个简单。只要用一个很冠冕堂皇的办法——把军令寄寓在国家政务之中即可。也就是说,表面上,你是在治理国家、治理百姓,实际上,却把军事手段赋予其中。这样,既不会引起周边国家警觉,又能暗中行使军令,发展军事力量。” 

  这个嘛……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好像不那么容易了。齐桓公听得头大,好在管仲主政,干脆就把这些事情,都交由管仲来处理。管仲大刀阔斧,对齐国的治理结构进行了改革,实行了一种类似于军事化的社区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全国的乡村分成细小的组织结构,由小到大,设有不同级别,上级统领下级,必要时能随时调动,随时成为战士。 

  最小的行政单位叫“轨”,每5户人家,就是1轨。按照一户六七口人计算,5户大约就是30人。这三四十人都是邻居,相互熟悉,一旦发生战斗,配合往往十分默契。同时,为了便于这三四十个人形成有战斗力的小组,又把每一轨的人分成了若干更小的战斗单位——“伍”。“伍”就相当于现在部队的一个班,每伍有五个人。 

  这样,这个最基层的机构,实际上有两种性质:第一,是一个行政机构。一个轨,就相当于现在一个村里的“组”,或者街道办下面的居民小区。第二,这个行政机构同时又被军事单元填满。好比我们现在的一个社区,行政划分上它是社区,但里面的每个居民都被编了班,成了有番号的部队里面的小单元。 

  这种既是民又是兵的治理方式,还是很有效的。 

  在这个最小的单位之上,更高一级的行政单元,叫做“里”,10个轨——也就是50户人家,为一“里”,每个“里”设置相应的军事单元;4个“里”——也就是200户人家,构成更大的行政机构——“连”;10个“连”,也就是2000户人家,构成一个“乡”;5个“乡”,也就是1万户人家,构成仅次于诸侯国的行政单元“帅”。每个行政单元,都有对应的军事单位,军民一体。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和平时,他们是民;战斗时,他们是兵,而且“全民皆兵”。每年春天,利用春猎来训练、整编军队;每年秋天,利用秋猎来操练部队,提高军事素养。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