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口仁义的你,终于知道要钱了

 来源: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就算百分之十五,也不算很高。

  中等的年份,不丰不歉的,就按小孟说的办,收百分之十吧! 

  ——您瞧瞧,中等年份,也是最普通的年份,收百分之十,也是低税率了不是? 

  下等的年份,产量低了,政府的税收就更低,按照百分之五吧! 

  ——小孟傻眼了吧,居然比俺提倡的百分之十,还要低一半! 

  唉,文化人就是文化人,比不上管姥爷这样的经济学家,自己费心想出的低税率,居然还比人家的税率高! 

  前面说过,孟子是鲁国人,而且一向瞧不大上重利的齐国。所以,对于管姥爷,他可能不屑于研究,也不看他的书,因此也就不知道管姥爷给出的“灵活税率”,统算下来比自己的所谓“低税率”还要低。 

  所以,如果穿越到古代,想做买卖,一定要去齐国哟,这才是发财致富的好地方,这才是让利于民的好地方(这叫植入式广告,嘿嘿)! 

  除了税率,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尤其是涉及外贸的,管姥爷的策略,也很灵活。比如,如果外国商品的质量比齐国的高,他就要把这个商品的价格提上去,以免对本国产品构成冲击;如果要鼓励某种产品出口,他就会要求该产品压低价格,促进对外贸易。这些手段,在现在看来很粗浅;但在当时,却是很先进的贸易手段。 

    

  管姥爷改革第三层面:专营富国 

    

  管姥爷敢于甚至喜欢在大老板面前说“不”,这是史料中有明确记载的。前面介绍过的那些,绝对是“不完全统计”,而且这玩意儿也没法统计。史料里的东西,可能记载了两人对话的九牛一毛,现实中说了多少次“不”,谁能说得清? 

  在讨论如何富国的时候,管姥爷的牛脾气又上来了,一次又一次对齐桓公说“不”。齐桓公干瞪白眼球,一点招也无。 

  按照惯例,两人的对话还是在亲切而友好、坦率而冒汗的氛围中进行的。 

  齐桓公:“管姥爷,经过您的改革,现在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可是国库还不是很充足。我是不是该从老百姓手里掏点了?” 

  管姥爷冷冷地道:“满口仁义的你,终于知道要钱了。” 

  齐桓公道:“还不是因为爱情……嗯,咳咳,因为爱卿。” 

  “那你想怎样从老百姓手中掏钱?” 

  “这个简单,收税呗。要不开征人口税?咱们国家这么多人,一个人收100块,那老子就赶上比尔·盖茨啦!嘿嘿……” 

  “一个字:滚。小比尔比小孟还小,2600年后才出生哪!还是个外国人。何况,收了人头税,你的钱也不如他多。这个税,不准收。” 

  “那……要不就对房屋楼台征税?盖房子的,都是有钱的,不收白不收。” 

  “不行。” 

  “那……要不就对树木收税?种的时候收,砍的时候再收,一棵树赚两次,多美呀!” 

  “不行。” 

  “那……要不对牲畜收税?嗯,不是对牲畜收税,是对养牲畜的收税。家里有牛的,那都是暴发户啊!” 

  “不行。” 

  “管姥爷!寡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这么多税种,你都不让收,难道真想看着寡人守寡吗?” 

  “我勒个去,虽然寡人也算守寡,但只有寡妇才守寡。”管姥爷说了一句意味深长带有哲理的话,眼望远方,道:“小白白,别着急,姥爷有办法让国库充裕。” 

    

  “什么办法?”齐桓公急切地问。 

  管姥爷站起身来,慢慢踱了两步,这才道:“自古兵法,讲究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过,这都是对敌人而言的,对百姓,似乎不应该这么阴险。你的思维,依然是直来直去,对百姓有什么说什么,当然,这不是坏事。问题是,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讲究一点策略的。” 

  “策略?”齐桓公听得一头雾水,“寡人不就收个税吗,哪个国家不这样,用得着这么麻烦?” 

  “同样是收税,办法各不同。有的人收税,导致百姓造反;有的人收税,百姓心甘情愿。你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这个嘛……”齐桓公一时语塞,“寡人没有想过。” 

  “就是嘛。你没想过,就乱收,这叫盲目。任何事情,除非特别紧急的,都要考虑周全,才能行动。尤其涉及到百姓利益的,更要认真调查研究,才能做出科学决策(咳咳,这是哪位领导在作报告啊)。”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