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老别啰嗦了,小白这么聪明,您说一句寡人就能懂三句,直接说,咋办吧。”齐桓公有点不耐烦了。
“其实简单,就是改变一下思路,不要直来直去。直接收税,就算你税率再低,老百姓也不愿意,毕竟是从他们的兜里掏钱。如果换一种方式,让老百姓在不知不觉中就纳了税,岂不是更好?”管姥爷道。
“不知不觉就纳了税?您的意思是——让寡人去偷?”
“咳,偷多难听。文雅一点的字眼,叫做取之于无形,这比偷,要高明多了。”
“哦?还有这样的办法?具体点。”
“具体而言,叫做寓税于价,就是把税收隐藏在商品的价格里面,间接征收。老百姓买了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就交了税。老百姓没怨言——只要你不告诉他;政府呢,偷偷收了税,自然也高兴。”
“这个嘛……的确是有点偷偷摸摸,不太地道。不过,抢和偷,虽然形式不同,但目的一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也只好牺牲一下形式了。好吧,寡人同意。既然寓税于价,总不能把所有的商品都加上税吧?那样可不太好。”齐桓公道。
“那是自然。普通的商品,显然没必要这么做。我们要做的,而且要做得顺理成章的,重点是两个方面:山和海。”
“山和海?”齐桓公张大了嘴巴,“山和海有什么可卖的?卖鱼?卖水果?这这这……恐怕不大好吧?”
“你也眼界也太低了吧,就知道什么鱼呀水果的。要想寓税于价,必须找到事关国计民生的大行业、大行当,才能赚大钱。这山上有什么?铁矿呀!这海里产什么?海盐呀!哪个国家离得了铁?哪个人离得了盐?抓住了这两点,那才叫抓要害!那才叫掐住了国家经济的命脉!”管姥爷的唾沫再次横飞了起来。
“而且,铁矿藏于地下,海盐产于大海,理论上,土地和大海都是寡人所有,寡人说了算。”齐桓公被管姥爷一点拨,顿时开窍。
“正解!所以,把税加到盐和铁的价格上去,名正言顺,这本来就是国有资产嘛!国有资产怎么能白用呢?要给钱!”
“听了姥爷的教导,小白信心满满。就是还有一点担心:光偷这两个行业,咱的钱够用吗?”齐桓公道。
“不是偷,是寓税于价,你个笨蛋。”管姥爷道,“至于能搞多少钱吗……姥爷给你算笔账哈。一个国家有1000万人,如果征收人头税,一般就要按照成年人来征收,成年人大约会有100万人(嗯,别忘了,那时候人的孩子多啊,所以成年人比例小一点)。每人每月征收30钱的人头税,一共可以征收3000万钱。听上去似乎不少。可是呢,如果我们把税加到盐价里,就有1000万人给我们缴税,每个月可以得到6000万钱,整整高了一倍啊小祖宗!这还是在老百姓毫不知情、毫无怨言的情况下!”
齐桓公瞪大了眼睛:“姥爷,算你狠!”
在两个人的“密谋”之下,中国历史上终于出现了垄断行业——盐铁专营。盐和铁,都是国家的,你可以卖,但必须经过我授权;否则,就是违法。
当然,管仲虽然对这两个行业实行垄断经营,但并不是政府亲自上阵做买卖,而是实行了很巧妙的办法,和现在的一些经营模式有些相似。对于盐业,他开放盐池,让民间自由生产,但必须由国家统一收购、售卖。也就是说,国家控制了盐业的产量和销售,价格国家说了算。只要把价格提上去,生产方和国家都获利颇丰。对铁矿,则严格强调国家的所有权,从法律层面确保国家对铁矿的垄断。此外,对铁器实行统购统销,允许民间商人自主经营、销售,但所得的利润,商人得七成、国家得三成,等于30%的税收进了政府腰包。
盐铁专营,让齐国人民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情况下,交了税。齐国的腰包,很快鼓了起来。
管姥爷改革第四层面:鼓励消费
厚道人,做不了买卖。比如姜太公这人,就比较厚道,所以做买卖怎么做怎么亏;后来好不容易靠一技之长,成了专业技术人才——给人算命,这才勉强度日了。
姜太公的后人,多多少少也继承了他的基因,相对其他国家的国君来讲,多少厚道一点。厚道人,做买卖的水平就差点,搞经济的水平,就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