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风格,作为一国之君,只要不插手具体事务、进行宏观管理,不一定是坏事,反倒是好事。国君憨一点、厚道一点,对国家没什么坏处。
前提是,他在人才的选择上,不能把自己作为标杆,只选择厚道人。那样就坏了。国家元首,侧重政治、大势,厚德载物;国家总理,则要精明,则要实干,则要有很多具体的手段。元首要厚道,总理要精明,这才是绝配。
分析一下齐桓公和管姥爷,就是这么天造地设的一对儿。管姥爷精明,他的那些“损招儿”,齐桓公想不到,也做不出,必须得有这么一个精明强干的人来替他做;他要做的,一是把握大势,二是厚道地放权,放手让管姥爷去干。
管姥爷其实挺损的。精明的人,好像很容易走上“损”这条路。天生就是做买卖的,没办法。
比如前一招,他“寓税于价”,老百姓高高兴兴的、不知不觉的,钱就进了政府的腰包。这可真是有点损。现代很多国家,没跟管仲学到别的,这一招倒是学会了。而且现在还有一个便利条件,就是印钞业发达了。国家没钱,百姓钱多,怎么办?好办呀,印钞票!印钞机滚滚开动,老百姓兜里的财富,在浑然不觉、表面没有任何掠夺的情况下,就进了政府的腰包。您说,损不损?和印钞机相比,管仲也该自惭形秽了。
接下来的这一招,不能说管仲损,但的确能体现出他的精明、他的过人之处。可以说,管仲的经济思想,是相当超前的。这一招,就是他鼓励消费,甚至为了拉动经济,不惜倡导奢侈消费。
鼓励消费,即便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依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个经济学原则。至于倡导奢侈,就有点“过犹不及”了。
这种鼓励消费的思想,和古代的主流思想相比,显然是十分另类的。这也让管仲的经济学思想,带有了一点“另类”色彩。
管仲认为,只有倡导富人消费,穷人才有工作做,“就业率”才会提高。这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这个观点,和现在我们国家推行的政策,是完全一致的。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提出了“投资拉动经济”的理论。我们现在有个“三驾马车”理论,意思是说,拉动经济要靠三驾马车,分别是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巨大。现在看,这个理论并不是特别新颖,至少在2600年前,管仲就已经提到了三驾马车中的两驾。
管仲的“投资拉动理论”是什么呢?他认为,如果有一年,粮食歉收了、绝产了,老百姓没有事情干,政府应该怎么做呢?国家就应该“奢侈”一点,修建亭台楼阁,让老百姓参与修建,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尤其是要雇用那些因为粮食绝产而家境赤贫的人,让他们有工作机会。政府投资,大兴土木,目的是拉动经济、促进就业。这在当时,绝对是非常时髦甚至有点另类的经济学理论。
后代的一些经济学家,是不是也该拜一下管姥爷呢?他们的很多理论,管姥爷早就用上了。
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一节有点长了。您就忍忍吧,管姥爷不容易,学问又大,值得咱们学习的东西又多。而且,他的很多思想,今天完全用得上。不仅是鼓励消费、寓税于价,还有很多内容,今天看起来都是那么鲜活。
您听说过中美贸易战吗?你听说过“美元战争”吗?这些,在管姥爷那里,都不叫事儿。什么贸易战、货币战,2600年前,管老爷子就干过!
咱们就用这场匪夷所思的贸易战,作为这冗长一节的结束吧!
话说有一天,管姥爷问齐桓公:“小白呀,你最不喜欢哪几个国家呢?”
齐桓公就说,“还用问,除了鲁国、梁国,还能有谁。”
这两国国家,都是东方大国,齐国要想称霸,首先要对付邻近的大国。尤其是鲁国,当年鲁国支持公子纠对付公子小白,若不是小白命大,早就一命呜呼了。
“最恨鲁国?”
“嗯,没错。”
“我有个办法,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让鲁国俯首称臣,你信不?”管姥爷道。
“我不信。你还能呼风唤雨不成?”齐桓公将信将疑。
“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奢侈一点,这事就好办。”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