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曹出山,身不残志坚!

 来源:

小字体大字体

 摘要: 

   咋出山呢?也没人理你呀。嗯,这样吧,先造造舆论,接受一下媒体采访(老曹所在村的村办电视台之类的,主要传播手段是嘴),口号是:老曹出山,身不残志坚!

  老乡们自然对这个身不残志坚的年轻同志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和深刻的讽刺:“带兵打仗,那是吃肉的人考虑的事情,和你这个吃草根的乡下人有个狗屁关系!我看你是吃多了草撑的!” 

  老曹不屑地说:“吃肉的?那些吃肉的算个屁!吃肉越多,目光越短浅。” 

  要说那个时代也挺民主的,这么一个小愤青,无名无分的,跑到鲁庄公家门口说:“我是个身不残志坚的汉子!我能帮你打仗,能帮鲁国打赢!”这么吼了两嗓子,门人进去通报,鲁庄公居然同意了:行,大不了浪费老子点时间,看看这个号称身不残志坚的人有什么本事,说不定能行呢!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吧! 

  看来鲁庄公也是被接连的失败烦透了,身边又没几个能力挽狂澜、战胜齐军的大臣;今天居然有人毛遂自荐,也是求之不得。 

  ——毕竟,齐国已经大兵压境了。这个时候敢于冒出来的,也绝非等闲之辈;要真是那种沽名钓誉的,阵前一试,立马就能露出马脚。阵前杀个人,不就费点工夫吗,多简单个事儿;谁让你欺骗国君、找死来着。 

    

  国君接见,要搁咱们,早就感激涕零溜须拍马了。老曹可不是一般人。雄赳赳气昂昂,一上来就开始“审问”鲁庄公。 

  “听说,你要和齐国人打仗?” 

  “没错。” 

  “很好。那我问你,你凭什么和他们打?你凭什么赢?” 

  鲁庄公被老曹强大的气场镇住了,跟小学生一样,老老实实回答: 

  “这个嘛,齐国虽然强大,可我很清廉啊,什么衣服啦、食物啦,我都不敢独吞,让大家一块来享用啊!” 

  “答非所问。你这些小恩小惠,管个屁用!何况,你这些恩惠,也只是给身边人的,老百姓能得到吗?老百姓得不到,会支持你吗?” 

  “这个嘛……那好吧。寡人还有一个优点,那些祭祀的牛羊啦、玉帛啦,我都是按照规定的数目享用,从来不多吃多占、擅自增加。这个优点很强大吧?” 

  “强大个屁!你这种小伎俩,根本收买不了鬼神,鬼神也不会降福给你!” 

  “好吧,寡人还有个优点,大大小小的官司,寡人很忙,虽然不能挨个来监督检查,但都会要求他们按照情理来断案。” 

  “切!这不过是忠于职责罢了,你本来就应该这么做。不过嘛……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国君、大臣,确实也不多,凭这一点,你还是可以和齐国人干一架的。当然啰,要想取胜,动身之前就要带上我,懂不?” 

  好吧,你丑,没事,我瞎;你牛,没事,我傻。鲁庄公挨了一通训,最终同意老曹跟着出征。这就是有危机感的好处。有个大国在身边,对你虎视眈眈,随时想吃掉你,国君就不会太舒服,也不会太霸道,多少能虚心纳谏。 

    

  鲁庄公带着送上门来的老曹,就上了战场。两军对垒,鲁庄公在鲁军正中的战车上,老曹就在他旁边坐着——估计应该是在一辆战车上。看来,对这位不速之客,鲁庄公还是比较重视的。难道老曹早就名声在外了?要不堂堂国君,怎么对他如此放心?万一是刺客、奸细咋办? 

  话说那时候,两国干架,还是比较文明、比较讲究秩序的。不像后来,动不动射个冷箭,弄不好还搞个狙击手。那时候两军对垒,因为大多是战车,一般都是主将所在的战车先单挑,单挑结束,其他战车和士兵这才互相冲击,开始混战。后来战车跟不上形势了,战马、骑兵队成了主流,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主将单挑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由此可见,我中华古国,真是文明啊!打个仗都这么文明。后来礼崩乐坏,这些两军之间需要保持默契的战斗程序,也被打乱了。 

  闲话休提。齐鲁两军因为多次遭遇过,互相知根知底;将领单挑的情况,或许干脆省略了,也许是打过了,但史料上没有提及,直接谈到了对攻。 

  齐军战车,率先发动攻击。 

  鲁庄公沉不住气了,刚要下令擂鼓,老曹连忙阻止:“不行!等等再说!”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