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成语来学习历史,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老马识途”的故事,尤其惊心动魄,一波三折。故事中间,有诡计,有阴谋,甚至还有“无间道”。战争不是别的,讲起来总是不同凡响。
故事里面,涉及到好几个国家、好多稀奇古怪的名字。因为这些国家在当时都属于偏远地区,名字和中原人不同,所以显得比较拗口、难记。所以,我们就拣好记的一个名字,推荐给大家;其他的名字,干脆就用国王、大臣之类的代替了,省得大家看花了眼,反倒更糊涂。
这个好记的名字叫什么呢?嗯,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将,名叫黄花。没错,就是黄花大闺女的那个黄花,可人家确确实实是一个男子汉哦。
名叫黄花的这员猛将,正是导致出现“老马识途”场景的罪魁祸首,也是“无间道”的主角。
既然是主角,那总要晚一点出场。早出场的,都是配角。
最先出场的配角,是一个叫山戎的少数民族国家,这个国家,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现在看河北,不算偏远,但在当时,已经算是偏远之地了。
现在的河北省,当时主要是燕国的领地。不用说,燕国和山戎是邻居。可是,碰到一个强大的、不讲理的少数民族邻居,似乎不是什么好事情。
齐国当时已是诸侯盟主,四国咸服。可偏偏北方的少数民族国家,不理那一套。你齐国算什么玩意儿,大周天子都管不着我,还轮得着你?齐桓公顶多算东周诸侯国的“代理家长”(名义上的家长还是周天子),山戎就不听他的了。
不听招呼没事,齐国也没想揍你。可问题是,山戎不老实,喜欢动手动脚。发现燕国这地方不错,就发动攻势,侵略燕国。
燕国抵挡了半天,发现不行,山戎这家伙太猛了,抵挡不过,于是赶快向家长齐桓公汇报:了不得啦,山戎欺负我了,欺负我就是打您老人家的脸哪!欺负我事小,您老的脸面事大!这事儿您得管哪!
这时候的齐桓公虽然霸业初成,人还是比较谦虚的,就和管姥爷——管仲商量。管姥爷捋了捋胡子,说:
“山戎经常骚扰中原,你现在的霸业,在北方已经没有问题,下一步的目标,是让南方的诸侯臣服。若想让南方臣服,北方就必须稳定。北方要想稳定,山戎这样的骚扰者,必须予以迎头痛击。”
齐桓公十分赞同,下令亲征!
齐军大兵压境,直奔燕国。到了燕国境内,传来消息:山戎听说齐军来了,脚底抹油,带着掠夺的人口和财物跑了。这倒好,气势倒是出来了,可连山戎的影子也没见着,总让人有点泄气。
怎么办?齐桓公这时候大概想起了当年曹刿“一鼓作气”带来的教训,把管姥爷叫来,商量对策:山戎跑了,我们怎么办?
管姥爷沉思半天,道:“山戎不除,隐患难绝,以后必然还会不断骚扰。我们只有一追到底,彻底捣烂他的老巢,北方才有可能长治久安。”
齐桓公一想,管仲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和燕国以及另一个和燕国交好的国家,三国军队联合,继续追击山戎,不破贼军誓不还。
山戎首领一听,什么,三国联合讨伐?我的妈呀,三魂吓掉了两魄,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决定放弃领地,带了若干亲信、士兵和大量金银财宝,继续往北方逃跑。树倒猢狲散,那些来不及跑的士兵和百姓,都向三国联军投降。齐桓公下令不得伤害山戎伤兵和百姓,以此收买人心。这个举动十分明智,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地方若想长治久安,就必须争取民心。
占领山戎领土,不是齐桓公的本意;稳定北方,才是他的意图。若想稳定,就要除掉贼首——山戎国的首领。他问山戎士兵:“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士兵回答:“向北方去了,首领和孤竹国国王关系甚好,想必是去那里借兵了。”
孤竹国,又一个冷僻的地名。国名冷僻一点,倒也无妨,因为我们的主角——黄花将军,该出场了。没错,他就是孤竹国的大将。
孤竹国国君一听,什么?齐桓公居然跑到北方来称王称霸,欺负自己的好兄弟了?这哪成,打!于是下令让黄花领兵,阻击齐桓公为首的三国联军。
小小的孤竹国,对抗三国联军,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刚一交战,孤竹国的军队就大败而归,黄花好歹捡了条性命,逃回孤竹。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