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美食美宿美生活,朱家户“联村党委”抱团发展 村民过上好日子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2020-07-03 14:56:00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雪 周瑜 邵鹏飞 淄博报道 

  清晨,朱家户村,刚下过雨的石板路还有些湿滑,83岁的张传光拄着拐杖从巷子里出来,他摸着胸口的党徽和站在村头的老村医朱化山打了声招呼。

  “起来转悠转悠好啊!”“不行了,腿脚不利索,看看就满足了。”入党56年,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张看着村里的粉墙黛瓦、平坦小路,既安心又自豪:村子越来越美,日子也越过越舒坦。

  青山烟雾弥漫,碾砣河里水声潺潺,前来游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叫朱家户,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政府驻地西南7.5公里处,曾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村居”“省级美丽乡村”“市级文明村”等称号。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旗帜下,朱家户通过“联村党建,抱团发展”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组织振兴带动乡村连片发展的道路。

 

 

  民宿餐馆文化廊 73岁老大娘也开起了豆腐坊 

  朱家户村子不大,285户人家,家家户户依山筑屋,村口广场被设计成立体的中国地图,村民就地取材自己设计的石墙文化廊沿着环山乡道一路绵延向上,不算平整,确是极美。

  “都是村里老石匠自己砌的!”吃过早饭,村民吕爱芳用大铝盘端着几块豆腐急匆匆出了门,遇上来往参观的游客也会乐呵呵唠上几句,“去年家里开了煎饼坊和豆腐坊,现在天天给村里的农家乐送豆腐哩!”

  端着空盘回坊吕爱芳脚步轻快起来,她说,豆腐坊和煎饼坊原来是家里老太太的,现在年纪大了忙不过来。“煎饼一天能卖400多元,豆腐100多元,在家就能赚钱心里高兴。”正说着,73岁的孙昙芝从煎饼坊里出来,招呼儿媳妇歇一歇,问起大娘日子过得怎么样,她笑着说:“挺好,都挺好,儿媳妇也孝顺。”

  青山碧瓦,绿水红莲,农屋谷飘香,大街如画廊,精品民宿依山建,樱桃苹果采摘园绕村转……朱家户“美食美宿”的名号如今已传遍了十里八乡。

  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光棍村”,村居环境脏乱、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民收入偏低。“脱胎换骨”的蜕变,缘于十几年来村党支部与村民拧成一股绳地实干,更离不开党员干部一步一步缚绳在肩、拉犁向前的“老黄牛”精神。

 

 

  “老黄牛”精神传承 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在这里生根发芽 

  “他走了,但谁也忘不了他。”

  张继学,一个在朱家户家喻户晓的名字,原朱家户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8月31日,在村里耕耘奋斗了24年的他倒在工作岗位上。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从带领村民发展经济作物到修建沼气池,再到建设美丽乡村市级项目,他是位好书记。”朱家户村党支部委员张传录回忆,脚踏实地的张继学真真正正把村民都带动了起来,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建设美丽乡村市级项目期间,一位正在砌墙的老石匠被问起,这么下力气,一天能挣多少钱时,老石匠说:“说什么工钱啊,人家党员干部都带头干起来了,我不求别的,将来孙子来看的时候,记得这片墙是他爷爷垒的就行。”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张继学的模范担当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戴,他把全村群众都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人人自觉参与、个个争作贡献的乡村振兴大合唱。为建设几千米的旅游文化长廊,村里285户村民,出义务工最多一天达到200个,党员群众义务劳动累计5000多个工时。

  张继学虽然走了,却把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精神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诞辰99周年来临之际,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5个支部100余名党员来到朱家户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来这里,一是想感受在党的领导下新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向以张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党员学习,学习他们顽强奋斗、一心为公的精神。”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工会主席周仕云参观后有些动容:“原先的朱家户村地薄人穷,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富裕。这些蜕变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班子,更得益于一个好的带头人。”

  党旗下,声声宣誓回荡在文化广场上,张继学的“老黄牛精神”也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在红色热土上干事创业、开拓奋进。

 

  七一前,许多单位组织党员来到朱家户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组织建联”促“产业联兴” 一村带多村抱团过上好日子 

  现在,朱家户不仅自己蹚出了一条“美食美宿”的乡村振兴路,也带领周围10余个村开拓出了“组织联建”促进“产业联兴”,“联村党委”抱团发展,共同带动村民致富的样板区。

  2019年6月,沂源县燕崖镇党委按照地缘相邻、产业相连、资源相融原则,成立了淄博市第一个联村党委——朱家户联村党委。

  如何“联”?抱团发展。朱家户联村党委15个村,8000余口人,总面积达到33.5平方公里,设委员11职,其中书记1职、副书记2职,共有党员392名。联村党委成立后定期召开党委会、联席会,研究解决各联建村协同发展事宜,遇到大事难事,实行合力攻坚。

  “以前的计宝峪贫困、薄弱,自去年联村党委成立以来,我们以朱家户为引领打造民宿,现在已经流转了村民的10套房子。”作为朱家户联村党委的一份子,谈起村里的发展势头,计宝峪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成文信心满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联村党委成立后,积极整合资源,统一产业规划,将涉及联建村的450万元中央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300万元中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等“打包利用”,集中连片建设起产业示范基地,发展香菇、樱桃、草莓大棚等高效农业。

 

 

  山水河建设起现代农业示范区、姚南峪打造国家级古村落、碾砣村的农事体验馆已经对外开放……去年以来,在朱家户联村党委的组织引领下,通过集中流转土地、资金打包使用、招商引进企业等措施,顺利实施了总投资800余万元、涉及49个农业种植大棚的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同时将乡宿体验、休闲采摘、影视基地、山地露营、传统酿造进行一体规划,各村定位清晰,互为补充,党支部通过抓住党建“牛鼻子”、耕好了强村“富民田”。

  “联村发展,目的就是想破解咱们少数村‘头雁’选人难和单村发展空间窄、村级产业‘小而散’、传统产业‘长不大’、新兴产业‘落不下’等问题。”沂源县燕崖镇党委宣传委员唐永军告诉记者,早在2017年,镇党委就开始探索优秀村书记“跨村任职”、组建联合村党支部等“联村党建”模式,“朱家户联村党委是全市成立的第一个,今年全镇44个村已经实现了联村党委的全覆盖。”

  党建联合,村富民丰。联村党委立足优势产业基础,科学运作拉长了当地的产业链,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如今全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支撑起了整个燕崖镇“凤凰涅槃”跨越发展,耕种出了一个又一个洁美富裕的“肥沃村庄”。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