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稷下谈 | “氢”城之梦、劳动之城、博物馆之城……三年后的淄博,啥样?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3-02-23 17:15:10


  2月23日,鲁港科技创新合作大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在淄博开幕,当日发布的聚氨酯、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和链上骨干企业的30个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标志着淄博产业发展将进一步迈向高端化。

  去年11月,淄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了“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的全新内涵,并绘就了未来3到10年品质民生的发展蓝图。

  随着淄博各级各部门相关规划出台,参照“3510”的“3”,我们不禁心怀憧憬:三年后的淄博,会是怎样的一番城市盛景?

  产业,从“三”中谋变

  日前,山东省印发的《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全力服务一季度“开门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2023年至2025年,实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在济南、青岛、淄博建设3大产业集群,在全省建设10家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培育壮大100家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尽快形成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链完备、上下游配套的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9个在淄博市实现了规模化发展,90多种产品产销量居全国前3位,作为一座建构在老工业之上的城市,淄博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动能转换关键期。打造新增长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为高质量发展蓄能,力争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500家的淄博,正成为一座不断求新求变的产业之城。

  遨博机器人开始“流浪地球”,完整尼龙产业链体系在淄形成,全省唯一一家智能汽车领域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淄博……每一个关键词,都是淄博提升产业层级的一座里程碑;每一次突破的征程,都是淄博在为未来蓄力。

  产业,向新而成。

  随着淄博市发布《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三提三争”,未来三年,淄博力争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保持在35%左右,建设省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0家左右,传统产业“强基”,新兴产业“突破”,聚焦储能、智能机器人、氢能、人工智能、产业算力……淄博壮士断腕,终得良方。

  “到2025年,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4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500辆,氢气产能(外供)达6万吨/年,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在淄博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有一个三年节点。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淄博氢能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涉氢企业基本涵盖了制氢、燃料电池质子膜、氢能发动机、整车等氢能全产业链,具备了良好的氢能产业发展基础。

  在去年,淄博市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1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新增数量占到汽车新增数量的20%。

  最近,淄博市氢能产业商会的成立,“开启了淄博氢能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必将有力推动氢能产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上中下游资源整合,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淄博市氢能产业商会会长杨高峰说。

  打造产业高地,最终淄博选择了高质量发展这条路。而产业和人才相得益彰,淄博才会进步得更快。

  截至去年4月,淄博已引进专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10.06万人,早已提前三个季度完成了“三年十万大学生集聚计划”。去年8月10日,淄博“人才金政37条”升级为“人才金政50条”,首次将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毕业生、中级工纳入人才补贴范畴,在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的新要求下,淄博对于人才的渴求,显得尤为迫切。

  作为工业城市,淄博做强做大实体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离不开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今年2月17日,淄博市弘扬劳动精神打造“劳动之城”动员部署会召开。到2025年,我市将培养造就一支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又是一个三年。

  透过一个又一个“三年”,可以预见,未来的淄博,车间里无人操作的高精尖生产设备进行工业制造,人们在咖啡店里享受着机器人服务,马路上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川流不息……整个城市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生活,由“三”而转变

  城市是人的聚合,宜居城市的含金量与人分不开。

  去年,淄博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普惠性高品质民生为着力点,把品质民生建设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大盘中,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优教之城、病有良医的健康之城、福寿安康的颐养之城、劳有厚得的富民之城、文明和谐的宜居之城,争创能级优、品质高、活力强、群众富的全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

  这,又是一个三年。

  “你看这个机器,咱们以前去医院都没见过……”

  去年,淄博经开区的各村村民可算是“开了眼界”,他们参观了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淄博经开区医院),随着一路参观不绝于耳的赞叹声,这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呈现在众人眼前。

  引入高端医疗资源、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打造经开区医疗服务新高地,在淄博医疗提档升级的“突围战”中,“医联体”是建设病有良医的健康之城的需要,更是建设高品质民生的抓手。

  一个“优”字,代表的是不断进阶的民生福利。

  每每午餐时间,工作人员会帮忙打来热乎乎的饭菜;身体不舒服,不出村就能治病,还可以享受新农合报销……这是沂源县南麻街道埠下村古稀老人韩胜香幸福生活中的一幕幕。随着353处集助餐、助医、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在467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老龄化率高于全省全市的沂源县,养老服务品质显著提升。加快养老服务从“保基本”向“优品质”转变,淄博去年发布了《淄博市养老服务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系统推进养老服务三年攻坚行动,养老服务品质全面提升,更多老年人“老有颐养”的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以前孩子们都围着小区跑闹,车来车往不安全。现在好了,改造了小游园,有了彩色塑胶场地、小滑梯、地钢琴等设施,孩子们常常玩得忘了回家。”在临淄区张家新村小区,居民赵女士看着在“地钢琴”上来回奔跑的孩子,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满足。老旧小区“适儿化”的改造破解了老旧小区品质提升的难题,解决了小区群众生活娱乐品质提升的渴求。

  最后,视线来到教育领域,主城区张店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对集团校按照内部管理、师资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发展、学校文化、考核奖惩、资源配置“七个一体化”进行管理,加快提升新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教体系统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分级竞聘,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快淄博信息工程学校、青岛路小学等学校建设,龙凤苑中学建成投用……

  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美丽画面,一帧帧品质民生的完美定格。淄博稳稳起笔,笔锋遒劲,以发展质量的提升带动幸福指数提升,一座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正大步走来。

  城市,因“三”必蝶变

  今年1月28日,2022年工作总结表彰暨淄博市“三提三争”活动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淄博要聚力在推动城市能级活力上提效争先。

  一直以来,淄博城市能级持续跃升。城市快速路网西半环建成通车,火车站南广场正式启用,张博铁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城市空间不断拓展;棚户区改造2万余套全部开工,4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完成,6400余个充电桩安在村居社区,1.2万个智慧停车泊位亮相城市街头,口袋公园连着街头游园,城市绿地掩映骑行绿道,到2025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颜神古镇等为代表的文博场馆、古镇古村成为人们竞相打卡的旅游目的地;全市省级及以上文保单位对外开放100处,71家博物馆免费开放68家……近年来,淄博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博物馆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博物馆门类,提升文化供给,让博物馆事业发展服务市民、惠及大众,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共享文物“活起来”。随着去年年底《关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到2025年,淄博博物馆总量将达到100家以上,建成“博物馆之城”。

  这一个“三年”,让市民的“文化乡愁”有更坚实的依托,让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

  淄博在探索城市能级提升的过程中,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一套经验——对接省会。

  今年1月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到,到2025年,省会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万亿元以上,常住人口达到3800万左右,这使人们对“三年后的山东”有了新的期待。

  建设强省会经济圈,深入实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以“一小时通勤圈”为半径,优化整合产业、科教、文旅、生态资源,加快济淄同城化发展,这是淄博对未来的期待。

  而在“三年后的山东”中,淄博更期待三年后的自己——建设成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

  如何推动济淄同城化进程,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率先突破?淄博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打造产城融合先行区, 加快发展高端特色产业,共建区域系统创新体系,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共筑生态环境绿色屏障,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打造齐文化旅游新地标,打造改革开放标杆窗口,优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

  从抢抓黄河战略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两大机遇,到济南至高青高速公路项目正式建成通车,再到“对接省城年”推介重大项目,高青正不断加快“沿黄”“向济”发展步伐,推动自身在济淄同城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助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参照“3510”发展目标,淄博将“用3年左右的时问,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传统产业基本完成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开始挑起大梁,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科技实力、经济实力、文化实力跃上新合阶,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走在全国前列,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实现同步”。

  这样的蓝图,如今正在一一转化为施工图,三年后的淄博,让人憧憬。

  未来的淄博,要在稳定经济运行上下更大功夫,在加快科技创新上下更大功夫,在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上下更大功夫,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下更大功夫,扎实做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布局“三篇文章”,为实现“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筑牢根基。

  淄博,要在时光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孙良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