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学科融合 创新升级——淄博实验中学举办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主题式学科融合研讨会”

来源:鲁中网

2023-03-20 12:23:02


  鲁中网淄博3月20日讯(通讯员 李艳梅)为推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近日,淄博实验中学举办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主题式学科融合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学校生物学科组与李艳梅名师工作室联合举行。

  主题式学科融合接力课,由数学教师李象林与生物教师泮玉竹展示《数学模型在生物学科及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李象林老师以“数学的排列组合等模型可以简化生物学科问题”导入课堂,泮玉竹引领学生运用排列组合模型、曲线图模型等计算基因型种类、种群数量变化,探讨以数学建模思想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稍后,李象林老师再次登台,联系明朝数学家吴敬的古诗展示了数学的人文性,并用大量实例呈现了数学知识在物理、几何、金融、计算机编程、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李老师和泮老师的接力课有序串联,有机整合了多个学科,让人耳目一新。

  评课及专题研讨。在李象林老师与泮玉竹老师各自阐述教学设计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喻平教授进行评课。喻教授高度评价了淄博实验中学学科融合创新的育人实践。他指出,教育由知识为本,向素养为本转型,跨学科综合实践的教学目标应从两个维度来思考:一是学科核心素养,二是综合素养,即学科综合之后共同形成的合力而产生的素养。本节课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组织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整个课堂结构体现出强综合性和强实践性,可以作为跨学科综合实践的一个课堂教学范例。

  淄博市生物教研员孙欣、兼职教研员李雪姣和宋娟老师评课。孙欣老师结合生物新课标“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品格等分享了对新教材和新高考背景下创新人才培育的见解。李雪姣老师认为,数学模型有助于发展学生严密的思维逻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辩思维。宋娟老师从建模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以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授课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创新。

  活动最后,李艳梅老师汇报了名师工作室学科融合的开展情况。从生物、化学学科接力,到生物、语文学科跨界,再到生物、数学学科共融,李艳梅名师工作室对新时代引领跨学科素养培育的生物学教学进行了不懈探索。

  知识本无界,学科互通融。本次研讨会是一次打破知识教学碎片化、学科课程孤立化的有益尝试,促进了多学科有机整合、渗透融合,是淄博实验中学积极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优化创新人才模式培养的生动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