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难以承受的身世之谜

来源:鲁中网

2022-08-30 10:31:30


  鲁中网淄博8月30日讯(记者 荆睿 周雨彤 通讯员 孙秀珍)14岁的小牧,一直品学兼优、好强上进,是很多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一年前无意当中他从母亲那里知道自己是非婚生子女,现在的父亲不是亲生父亲。得知这一切后,小牧不能接受父母的行为,情绪受到很大影响,变得闷闷不乐,做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兴趣,出现自残行为,用小刀划伤自己的手腕。这种状况持续了3个多月后自行好转。假期结束开学后,小牧的情绪又变得低落,整日郁郁寡欢、唉声叹气,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于是,母亲带小牧到心理科门诊就诊,诊断为中度抑郁,取用抗抑郁药、情感稳定剂治疗,3个月后情绪明显好转,自我感觉良好,愿意出去玩耍,喜欢到商场、超市购物,自觉精力也很充沛。但持续1个月后,情绪又开始变得低落,经常独自流泪,感觉活不下去了,曾跑到外地一景区想通过吃药结束生命,幸而游览景点后自杀观念有所动摇,自行回到家中。小牧向父母坦白后,父母感到后怕,再次带小牧来到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找到心理科门诊主任张勤峰,评估病情后,小牧自愿入院接受系统治疗。

  家长反映,家中好几辈人都没得过这种病,为什么偏偏让小牧患上,该怎样治疗及预防复发呢?

  张勤峰表示,迄今为止,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比如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等生物学因素;病前性格特征等心理学易患素质;遭遇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比如小牧突然得知自己的身世,也是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

  抑郁症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心情低落和现实过得不开心,情绪长时间地低落消沉,从一开始的闷闷不乐到最后的悲痛欲绝,自卑、痛苦、悲观、厌世,感觉活着每一天都是在绝望地折磨自己,消极,逃避,最后甚至更有自杀倾向和行为。

  小牧入院后,张勤峰为其制定了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的综合方案,药物方面采取个体化、足量足疗程治疗,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首选单一用药,疗效不佳后选择了与其它药物联合治疗,并注意观察药物相互作用;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及用药情况,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同时配合内观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物理治疗以增加疗效。由于小牧家庭关系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小牧对于自己的父母也充满着复杂的情感,张勤峰同时给小牧进行了内观治疗,为其重新梳理了家庭关系。人类的悲欢或许并不相通,但是发自心底的善意和温暖总会被感知,通过内观,小牧真正意识到了,这世界上有人在无条件地爱着自己,有人懂自己,小牧也开始学着接纳以前自己不能接受的人和事,也开始理解自己的父母。目前小牧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回归校园。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因此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多数学者认为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专家介绍

  张勤峰,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一病区主任,中级心理治疗师,首批中国内观疗法督导师,曾于日本近畿大学研修内观疗法,中国森田疗法专委会副主委、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获得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颁发的“青年英才奖”。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睡眠医学、双相情感障碍、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忧虑障碍、酒精依赖等心理疾病的诊治。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