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滨州市优化环境管理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来源:大众网

2022-11-11 10:50:59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迪 通讯员 陈晴晴 滨州报道

  滨州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和省级试点,推动环境管理优化提升,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流域生态补偿全面落地,强化环保项目支撑,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探索体系机制改革创新。滨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政策环评试点。2021年10月,滨州市成为全国唯一地级市申报政策环评试点城市,探索县级市层面政策环评的模式与方法。通过建立制度保障、实地调研及收集资料、强化与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交流对接等,2022年1月,《滨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政策环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线上专家咨询和讨论,顺利通过部专家评审。2022年2月,生态环境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再次开展了阶段性成果函审工作,研究内容和方向得到肯定,为提升区域工业固废利用和处置能力,推动滨州市固体废物“高效、高值、规模化”利用处置,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邹平市“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邹平市成立市长任组长的试点领导小组,组织技术单位和专家团队,开展多轮的线上和线下专家咨询,编制工作方案。2022年5月10日,生态环境部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印发,邹平市确定纳入试点范围,探索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融入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目前,已完成重点行业(铝行业)减污降碳路径分析,完成邹平市行政区划图、河流水系图、土地利用图、产业布局图等工作底图绘制,开展了区域发展与碳排放现状研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博兴经济开发区绿色融合发展项目于2021年获评国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试点依托京博集团为主体,将综合实力强、专业化水平高的苗木基地、果蔬发酵、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资源与产业开发项目联合,以产业发展收益反哺环境治理成本,有效解决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较重等生态困境。试点主要建设内容含6个子项目,总投资7.56亿元,截至今年4月底已完成投资6.04亿元,建立了“经济林管护-发展林下经济-农产品深加工-农废综合利用-反哺盐碱地改良”闭环的特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提升了周边区域环境容量。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2022年4月,博兴县化工园区成为山东省7个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单位之一。试点坚持园区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员参与的原则,全面贯彻“依法推行、建立机制、量化考核、动态管理”的工作思路,探索清洁生产审核新模式,带动一批绿色低碳项目建设,实现园区和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整体提升园区清洁生产水平。试点实施年限为2022年3月至2023月1月,建设项目投资约251亿元,目前已完成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的编修工作。

  大力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和创新。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滨州市纳入生态环保产业调查企业192家。其中环境服务业从业单位85家,年营业收入30.3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从业单位25家,年营业收入9.61亿元;环保制造业从业单位80家,年营业收入2.35亿元。从营业收入看,滨州市环保企业集中在环境服务业。坚持创新环保产业发展模式,无棣工业园区“环保管家”项目获批山东省环保管家服务模式试点,为全省8个试点项目之一。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山东鲁北企业集团被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组织制定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计划,现有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建设工作已全面开展。

  用好上级环保专项资金及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抓好上级资金执行。2022年收到中央污染防治资金5033万元,其中已分配1527万元;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奖补资金5953万元,已全部按时分配到各个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二是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滨州市具有跨界属性的断面共36个,其中,跨市断面27个(含黄河干流3个),市内跨县界断面9个(含黄河干流1个),均完成了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签订工作。滨州市有14个断面产生实际补偿(市内1个、跨市13个)。2022年5月底,14个断面补偿全部到位,提前完成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清算工作。强化中央及省级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库建设情况。成立局长任组长的项目储备库建设领导小组,提升资金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目前,滨州市在中央项目储备库中有大气污染防治申请库项目17个、储备库项目5个;水污染防治申请库项目12个。省级项目库中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申请库12个、储备库项目15个;水污染防治项目申请库3个,储备库13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申请库1个,储备库2个;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项目申请库2个,储备库1个;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储备库5个;农村环境治理项目申请库3个;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申请库2个;生态文明建设奖补项目申请库1个,储备库4个。切实规范环保金融项目管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强化生态环境项目的支撑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