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晨报-鲁中网
2019-08-02 09:56:00
张盛祥老人拿出烈士证,讲述父亲和叔叔参加革命的事情。
文/图 记者 韩凯 蒲泫奇 通讯员 王永青 李延泽
近日,鲁中晨报记者接到了一个特别的求助电话,高青县高城镇程尔头村80岁的张盛祥老人想寻找父亲和叔叔的墓地。原来,张盛祥的父亲和叔叔在解放前牺牲在外地。时至今日,他一直不知道两位老人的尸骨葬于何处。眼看自己年事已高,想要找到两位老人墓地的心愿越来越强烈……
父亲和叔叔的烈士证
7月26日,程尔头村,张盛祥老人拿出来一张《光荣纪念证》和一张《烈士证》,他说家里本来有两张《光荣纪念证》,前几年他把父亲张树桐的那张换成了新的《烈士证》。《烈士证》的内容显示,张树桐生前是华东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二师的战士,1949年7月在太平县战斗中牺牲。另一张《光荣纪念证》属于张盛祥的叔叔张树武,证书没有记载张树武的牺牲日期和地点,只有颁证日期“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
“我父亲兄弟四个,有两个参加了革命,我大爷张树文参加的是民兵,19岁那年就被敌人杀害了。”张盛祥说,他的生父叫张树存,因为张树桐家中无子嗣,家里老人就将张盛祥过继给了张树桐。
关于父亲、叔叔和大爷的故事,张盛祥都是听爷爷奶奶和老辈人讲的。
目前,80岁的张盛祥在村里已是高龄老人,他的同龄人大多去世,知道张家“一门双烈”的村民已经很少了。
对于张树桐和张树武的牺牲情况,记者在高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找到了相关资料。
在《山东省淄博市革命烈士英名录》修订本中,张树桐、张树武的名字赫然在列。张树武1942年2月参加革命,隶属山东野战军七师,1945年9月在邹平县刘家井子牺牲。张树桐1944年2月参加革命,隶属华东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二师,1949年7月在太平县战斗中牺牲。
这些资料,同样记录在《山东省高青县革命烈士英名录》里。
“那时候通讯落后,我父亲和我叔牺牲的消息都不是第一时间知道的,我爷爷奶奶接到《光荣纪念证》是解放后的事了。”张盛祥老人说。
张家家训传承至今
一门双烈,这无疑是张家的荣耀。但在解放前的动荡环境中,这份荣耀可能给张家带来灭顶之灾。
“别人家过年都是高高兴兴的,我家过年都是一家人在那里默默地哭。”说到动情处,张盛祥流下了眼泪。
张家人一直在村里低调地生活,从来不主动提起两位参加革命牺牲的烈士和在扫荡中遇害的家人。
这种情况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改变——张树桐、张树武被追认为烈士。张盛祥因为是烈士后代,被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而且费用全免。
1952年,13岁的张盛祥踏入学校,他真切感受到了作为烈士后代的自豪,在学习上充满动力。上世纪60年代,张盛祥中专毕业,被安排到外地一家单位上班,后来由于家里老人需要照顾,他回到村里当起了乡村教师。1970年,他当上了村里的大队长,并在第二年因为工作出色入党,在村里这一干就是18年。
现如今,张盛祥在家赋闲多年,他经常回想起父辈们为国家做出的牺牲,并时常告诫子孙们:“不管干什么,一定要记得我们是烈士的后代,不能给‘光荣之家’的牌子抹黑!”
这也成了张家的家训,一直传承至今。
张盛祥说,父亲和叔叔牺牲后,由于种种原因,家人一直没能找到他们的墓地,如今自己年事已高,非常希望能找到两位老人的墓地,去祭拜一下。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