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刘永强:淄博本土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来源:大众报业·鲁中网

2020-07-31 10:40:00


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刘永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刀光瓷影”三十余年,刘永强以对陶瓷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令人赞叹的艺术道路。 

  729日,记者来到位于原山东淄博瓷厂老生活区内的刘永强陶瓷工作室,对这位艺术大师进行探访。 

  刘永强,字鲁仲,号昆山居士。 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导师,山东省轻工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淄博金牌工匠,淄博市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同时,还兼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工艺美术博览会评委,山东省第四届陶瓷技能大赛评委。 

  一生只做一件事:传承发扬陶瓷艺术 

  “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我年轻时的刻苦学习。”在谈到自己的经历时,刘永强对记者说,他从小就喜欢美术,真正系统学习是在1982年,他从2000余人里脱颖而出,考入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当时这个专业一年只招30名学生,为了考入这个学校,刘永强苦练了三年。1985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山东淄博瓷厂科研所工作。 

  进厂后,在张明文、李梓源等国家级大师带动下,刘永强开始研究刻瓷艺术,在继承传统陶瓷文化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了大量中西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陶瓷艺术精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刘永强正在进行创作。

  1990年,刘永强刻制的戈尔巴乔夫肖像形象逼真、面部表情丰富,被外交部作为国礼赠送给戈尔巴乔夫本人。之后他创作的《二战风云人物》《中华百帝图》《春归图》《清明上河图》等作品都分别荣获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并载入《中国陶瓷百年史》中。 

  天有不测风云,上世纪90年代末,淄博瓷厂在经济大潮冲击下宣告破产,刘永强迷失了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向。在妻子的鼓励与支持下,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刘永强继续坚持着对陶瓷艺术的创作和追求。“为了方便创作,我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对陶瓷艺术的坚守有了新的憧憬和动力。”刘永强说。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工作室成立后,社会上对陶瓷艺术作品有着强烈需求,人物肖像订单接踵而来。他的人生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激发他以更旺盛的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刻瓷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我这一生只干一件事,就是好好的把陶瓷艺术传承好,发扬好。”正如刘永强所说,在陶瓷艺术这片土地上,他已经耕耘了三十余年。 

  追梦赤子心:实现鲁青瓷追逐梦想 

《霜落云端万壑幽》瓷板刻瓷画。

  在观赏刘永强的作品时,他向记者介绍起鲁青瓷。鲁青瓷是中国顶级文化瓷种之一、名列世界四大青瓷,宋代五大名窑中, 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淄博从距今1400年前的南北朝就开始烧制青瓷,现代鲁青瓷问世于上世纪70年代,自问世以来淄博鲁青瓷先后获得山东省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三等奖、比利时布鲁塞尔第36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填补了国内空白。 

  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叶,随着独家生产鲁青瓷的淄博瓷厂破产,技术人员分流导致技术流失,鲁青瓷的发展被迫中断。而刘永强自分配到淄博瓷厂科研所工作时,就对鲁青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鲁青瓷的停产也成了他心中的一道坎。 

《五岳之首》刻瓷瓶。

  而坚定他重新发展鲁青瓷的想法,源于一个梦。20087月的一天,我在工作室赶制刻瓷作品,由于连续干了几个白天和晚上,加上天气炎热,感觉有点累,便顺势在工作台上打了个盹,不料做了梦,梦见自己坐在一匹白色高头大马上,在云雾中穿行,追逐一个硕大的青瓷大瓶,几经转辗,终于在云中抱住了这个青瓷大瓶,正在欢乐欣赏时,白马受惊,跃上天空,青瓷大瓶也顺势下落,我跳下白马在云中追赶青瓷大瓶,当要抓住时,青瓷大瓶却落地摔了个粉碎。这一声巨响将我从梦中惊醒。我意识到,制作发展鲁青瓷,这是老天送我的梦想,我一定不辜负重托来实现这个梦想。”刘永强回忆道。 

刻瓷《马克思像》。

《追梦》鲁青瓷双马浮雕瓶瓶。

  回家后他开始认真研究起在淄博瓷厂科研所工作时积累的鲁青瓷知识和配方,走访请教专家和当年研制生产鲁青瓷的老工程技术人员,谋划建厂生产鲁青瓷。2010年初,刘永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鲁青瓷实验室,经过半年的摸索实验,探索出适合在滑石坯体上施釉的配方,在新型窑炉烧制,终于研制出光华朗润的鲁青瓷。产品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此后刘永强一直保持对鲁青瓷产品的创新和研究,不断改良技艺,烧出了符合自己意愿的瓷符。“青翠欲滴,釉色如玉,晶莹丰润”,这是刘永强对自己产品的评价。他还设计制造模型,生产出浮雕梅瓶、葫芦瓶、柳叶瓶等多种型体的鲁青瓷瓶,研制出鲁青瓷浮雕作品《孔子瓶》、《老子瓶》和《墨子瓶》,形成系列文化艺术作品,成为市场抢手货。 

  2014年初,根据追梦鲁青瓷的梦境,他还设计烧出了《追梦》鲁青瓷双马浮雕瓶,不仅实现了鲁青瓷生产工艺上的重要突破,而且圆了自己的梦。 

  不忘初心:陶瓷小镇的守望者 

  淄川区以陶瓷艺术闻名,特别是原淄博瓷厂所在的昆仑镇有着丰富的陶瓷文化底蕴,出自对瓷厂、对昆仑镇的一份老感情,刘永强始终把这片土地当作自己的根系所在。 

  自学校毕业时就分配到昆仑镇淄博瓷厂,淄博瓷厂破产后,他始终不曾离开,坚守这个陶瓷小镇三十余年,可以说是这个陶瓷小镇最忠实的“守望者”。“刘永强大师有很深的家乡情怀,他的工作室一直在昆仑镇,默默地在刻瓷领域勤奋耕耘。”淄川区昆仑镇党委政府负责人说。 

鲁青瓷大瓶《敦煌礼佛图》。

大型刻瓷瓶《清溪访友图》。

  淄川区昆仑镇政府和当地社区也给予刘永强大力支持。根据昆仑镇政府2019年工作安排,刘永强工作室将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淄博永强陶瓷艺术博物馆,租用昆仑镇政府昆山社区原招待所楼三楼和二楼一部分,租期20年,共1600平方米,分别为展室600平方米,实际操作室300平方米,研发中心300平方米,多功能视频室100平方米。分为三期工程,一期工程建300平方米陶瓷精品展览室,现已完成;二期工程安装电梯,扩大精品和获奖证书展览面积200平方米;三期工程预计2021年完工。 

   淄博永强陶瓷艺术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作品研发、陶瓷文化传播交流、陶瓷技能教育和学术研究、淄川陶瓷史和淄博瓷厂大事记展览于一体的新型陶瓷艺术博物馆。还将进行陶瓷制作互动,向人们展示淄川陶瓷文化,特别是以陶瓷烧制技艺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辉煌,为营造淄博陶瓷艺术大文化格局,实现淄博陶瓷艺术大文化传承、宣传和推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传承与交流:让陶艺文化薪火相传 

  文化传承,需要的是言传身教,脚踏实地。为了让陶艺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刘永强开始在淄博理工学校开门纳徒。 

  2017年底,受淄博理工学校李少鹏校长的邀请,刘永强被聘请为客座教授,并接受徒弟,学校为他举行了收徒仪式,精心选拔了五名在校学生宣读了拜师帖。“这五名学生好学上进,品德优良,是这批学生中的姣姣者。我将有计划的精心培养,将这五名弟子培养成陶瓷艺术行业的有用之才,为陶瓷艺术行业发展培养坚实的后备力量。”刘永强说。 

  同时,刘永强还致力于文化交流,让淄博陶艺文化“走出去”。2018429日,淄博市文化艺术交流联谊会、台湾艺术学会联合举办的“两岸携手·共画未来”两岸艺术家联展在台北长荣大厦隆重开幕,开幕式现场云集了两岸近五百名书画、陶瓷、琉璃和制砚等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刘永强作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应邀出席。 

  刘永强对记者说道:“我曾先后应邀到欧亚等国家及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国内大型博览会作陶瓷艺术表演,美国国家电视台、韩国韩城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和香港大公报等国内外几百家新闻媒体,在黄金时间显著位置大篇幅专题播出、报导了我的陶瓷艺术创作经历和刻瓷艺术作品。下一步我还准备去德国、加拿大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艺术交流,以作品为桥梁,用艺术的语言宣传弘扬我们的陶瓷文化。”     

  一柄刻刀、一把錾子、一双巧手、一份匠心,刘永强通过对艺术孜孜不倦不倦的追求和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成为淄博陶瓷艺术界一颗璀璨的明珠,助力陶瓷文化成为淄博文化一张厚重的名片。未来,他还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淄博陶瓷文化做出更多贡献。(见习记者 徐新哲)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