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飞线充、楼道充、入户充……电动车充电陋习难治

来源:鲁中晨报-鲁中网

2020-08-18 08:44:00


  淄博高新区华瑞园小区一居民楼外,为方便电动车充电,居民私拉的电线。

  张店潘庄生活区一幢居民楼,居民私拉的电线,方便电动车充电。

  淄博世纪新世界广场小区车棚内的电动车充电设施。

  张店范家新村小区车棚“充电区域”张贴的安全提示。

  文/图 记者 姜涛 见习记者 李振兴

  不论是年代久远的老旧小区,还是建成年代较早的高层小区,抑或是建成不久的现代化小区,一直以来,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问题不仅困扰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令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伤透了脑筋。

  “我们小区已经建成20多年,配套设施不足,想给电动车充电只能自己从楼上往下引线。”“我们小区建成时间较晚,虽然小区配置了充电设施,但由于数量少,想要抢上并不容易。”小区居民说。

  从居民“飞线”、抢占楼道给电动车充电,到电动车“挤”电梯上楼、入户充电,由此引发的火灾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谓屡见不鲜,根治这一陋习究竟存在哪些阻力?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老旧小区:

  配套设施缺失 居民自行“飞线”充电

  8月10日上午,张店太平社区的一栋居民楼前,空中杂乱交错的“飞线”诉说着这里基础配套设施的缺失,由此引发的担忧与电动车充电直接相关。

  联想到8月8日南京鼓楼一小区因电动车在楼道内充电引发火灾致3人死亡的事故,居住于此的居民也对他们身边电动车“违规”充电的现象表达了担忧。

  “想想便令人感到害怕,几乎是同样的场景,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61岁的王召廷在张店太平社区生活了20多年,在曾经那个没有电动车的年代,居民们对楼前独立储藏室用电的要求并不苛刻,而在过去十余年间随着两轮电动车的普及,居民楼前的“飞线”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乱。

  “从楼上引线也是没办法的事,总是拎着电瓶爬上爬下,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毕竟住在这里的居民多数已年过半百。”王召廷告诉记者,他们楼前的储藏室因年代久远,线路均已老化,用来给电动车充电并不安全,无奈之下,大家只好从各自家中引线下来。

  当天上午,记者走访了张店绿杉园小区,在这处建成时间约十余年的小区内,居民“飞线”给电动车充电的现象同样存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该小区的“飞线”现象主要集中在居民楼的五层和六层,因楼层较高,有的居民以“飞线”解决搬运电瓶上楼的麻烦。

  在张店区太平社区的一栋居民楼的楼梯口,记者看到,一根近20米长的电线从6楼的窗户处顺下,因刚下过雨,雨水正顺着电线向下淌。

  居民赵女士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电梯,楼层较高的居民不愿提着沉重的电瓶上楼充电,小区内也增设了充电设施,但由于数量较少、距离较远,居民们不习惯使用。

  年代较早的高层小区:

  与居民“挤”电梯 电动车入户充电

  与年代久远的多层小区相比,建成年代较早的高层小区的电动车充电管理又是怎样的?8月1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当天上午,记者先是走访了位于张店的东方之珠小区,记者注意到,该小区有两处配有充电设施的车棚,每个充电口的间隔距离约为1米,在挤满电动车的车棚中,仅有几辆电动车正在使用充电端口。

  “选择在车棚充电的居民很少,基本都是将车骑进电梯入户充电,有时候一部电梯能同时挤进两辆电动车。”居民杨先生说。

  在该小区的公寓楼内,记者恰好遇到一名正准备骑电动车进入电梯的男子,对方告诉记者,电动车乘电梯入户充电的现象在这里十分普遍,在他看来,电动车入户充电,既方便,费用也低。

  8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同为高层小区的淄博世纪新世界广场。走访中记者发现,该小区两处车棚内同样停满了电动车,充电端口的使用率也比较高。

  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小区物业对电动车充电管理较为严格,居民已习惯了在车棚内充电,但仍有个别居民会选择借助电梯将电动车放置家中充电。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小区内电动车的数量较多,充电端口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居民们对于增设电动车充电设施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随后,记者走访了张店颐景园小区,在小区内记者看到,该小区电动车借助电梯入户充电的现象同样十分常见。虽然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内设有电动车停放充电区,但充电设施数量并不多,充电端口也少有居民使用。

  小区居民孙先生告诉记者,与将电动车停放于地下停车场相比,借助电梯入户充电似乎更加方便,这也是许多居民未将防止火灾隐患摆在首位的根本原因。

  新建高层小区:

  人车分流设计 抢充电端口并不容易

  此外,在建成时间较晚的高层小区内,这里的电动车充电方式是否合理?8月12日上午,记者就此分别走访了位于张店的范家新村和方正凤凰国际两处小区。

  当天上午,记者在范家新村生活区内看到,小区内建有多个面积较大的车棚,车棚内还细分了电动车充电区和非充电区。

  “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充分满足住户的需求,有效减少入户充电的电动车数量,目前,小区居民也因此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居民范先生告诉记者,在自己居住的这处小区,因在车棚内充电很方便,费用较低且充电设施较为先进,所以很少见到电动车入户充电的现象。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了方正凤凰国际小区,该小区在规划上为人车分流设计,要求电动车停放于位于地下的专属停车区域。然而,建于地上可供电动车充电的车棚面积较小、充电端口较少,因此在充电方面很难满足绝大多数居民的需求。

  小区居民李女士介绍,他们的小区建成时间较晚,虽然小区内配备有电动车充电设施,但从小区现有的电动车保有数量来看,居民们想要借助小区的充电设施随时为电动车充电并不容易。

  “无奈之下,有不少居民仍会选择让电动车入户充电。”李女士说。

  追根溯源:

  陋习难改背后的监管缺失与设施配备不完善

  采访中,记者从淄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了解到,截至目前,淄博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共有1448136辆,电动车在居民小区内的停放及管理也因此成为各小区物业的工作重点。

  8月10日,淄博海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方面按要求在小区内增设了电动车充电设施,然而,选择使用该设施的居民数量并不多。

  “关于电动车入户充电一事,公司方面不仅一直做着消防安全宣传,也张贴了禁令,但个别居民不以为然。物业公司没有执法权,也无法就此采取强制措施。”工作人员说。

  淄博绿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管理中所发现的电动车入户充电现象,工作人员通常会及时进行劝阻和制止。当记者问及该小区内的充电设施能否满足居民所需时,对方并未作出明确答复。

  2017年底,公安部曾紧急下发了《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具体内容包括: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尽量不在个人住房内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确需停放和充电的,应当落实隔离、监护等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火灾。对构成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调查发现,既有电动车禁停、禁充的《通告》,又有对违反者处罚、追责的法律法规,电动车“违规”充电屡禁不止的背后,不仅关联居民的生活习惯,也暴露出相关部门在监管上的缺失。从老旧小区到新建小区,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电动车充电的设施配备,却是根治电动车“违规”充电陋习的关键所在。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