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文旅融合视阈下“戏曲+旅游”的路径探究——以五音戏为例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

2021-03-09 10:09:07


  戏曲文化根植于多种艺术表演特色,是文化表达形式的集大成者。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戏曲由于原创内容的生产性、综合的体验性以及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而逐渐被社会各界关注,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正在被多方面的发掘,逐渐开始从戏曲项目向“戏曲+旅游”项目转换的尝试。戏曲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能有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扩大戏曲文化的影响力,甚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距今已有400年历史的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戏,发源于山东济南、兴盛于齐都淄博,是山东地区的重要地方戏曲,素有“北方越剧”之美誉。五音戏的诞生依托于优越的地理背景和丰厚的齐鲁文化背景,传承并展示着山东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也留住了整个淄博市的文化和旅游基因。近年来,五音戏勇担时代使命,守望传承,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戏曲+旅游”路径,唱响了文旅融合的时代强音。

  戏曲剧目+旅游

  大型原创现代五音戏《风起东郝峪》是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积极宣传脱贫攻坚伟大成果而重点打造的献礼剧目,也是淄博五音戏文旅融合探索中,“戏曲剧目+旅游路径”的首次尝试。

  地处鲁中山区的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与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带动全村迅速脱贫致富的“郝峪模式”,已成为旅游扶贫案例并输出全国,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风起东郝峪》就是以此为创作原型,以身处大山的郝忠强、郝胜利父子俩不甘祖祖辈辈受穷、不甘“咱农民矮人三辈儿”,“顶着牛、摽着膀,拧着劲地往前闯”,最终挣得个“肩膀平肩膀”的圆梦过程为主线,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的人物、优美的唱腔,讲述了两代农民在相互的理念冲突与碰撞启发下,真抓实干、较劲前行的感人故事。该剧全面反映了当代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乡村振兴、全面脱贫、争取农民尊严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果。此外,该剧还以多媒体和现代科技结合为舞台呈现基础,融合传统戏剧、音乐及舞蹈等多种元素,既丰富了传统舞台艺术表达形式,又将中郝峪村的自然风景、乡村民宿和旅游特色符号化的集中呈现在舞台上。这使得该剧既阐述了“郝峪模式”的真谛,又介绍了中郝峪村乡村的旅游特色和旅游项目。

  当今的旅游者不再像过去只满足于走马观花,人们更需要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文化差异带来的感受。缺少文化的旅游只是一种行走,而文化底蕴丰厚的心灵沟通更会受到游客的青睐。五音戏《风起东郝峪》与中郝峪村乡村旅游项目的融合,正是通过“戏曲剧目+旅游路径”的探索,创造了中郝峪村全新的旅游产品和业态,提升了中郝峪村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品位,在中郝峪村看《风起东郝峪》、在山东淄博听五音戏的韵味及方言浓郁味道,一定更能满足广大游客的美好旅游生活需要。

  戏曲节庆+旅游

  当今,举办艺术节已经成为带动地方文化和旅游、提升地方公共文化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带动辐射作用逐渐显现。特别是戏曲艺术节的举办,既是传统文化艺术推广传播的需求,也是通过戏曲艺术节带动地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

  自2018年始,淄博市首创并连续三届举办五音戏艺术节。三年探索,三届辉煌,五音戏艺术节走出了一条旅游彰显文化特色、文化特色推动旅游发展的精彩之路。五音戏艺术节以“寻访五音戏、传承齐文化”为主题,组织举办了“肘鼓子声腔剧种展演”“古老剧种经典剧目展演”“齐音天唱·五音戏经典剧目云上演出季”“一代宗师——梅兰芳艺术专题展”“盛世天籁 梨园芬芳——五音戏艺术专题展”“五音戏‘五进’文化惠民季”“五音戏戏迷票友大赛”“五音戏艺术高峰论坛”等十几大板块几十项活动。艺术节期间,越剧、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柳琴戏、茂腔、扽腔等全国几十个剧种齐聚淄博,呈现出五音戏与各古老剧种同台竞技的演出盛况。幸运的游客不仅能欣赏淄博美景和文化,还能领略全国各地的戏曲文化。五音戏艺术节的举办,真正实现了“戏曲艺术盛会”“文旅交流平台”的活动宗旨和社会效果,为淄博文化和旅游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戏曲节庆+旅游路径”对进一步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高当地旅游吸引力,打造旅游亮点的积极促进作用。

  戏曲巡演+旅游

  “带着戏曲去旅行”的“第一人”应该是梅兰芳先生。1929年12月29日,包括演员、乐师、艺术指导等21人的京剧演出团队从上海出发,目标是美国,至此,中国最具原创力的艺术之一——京剧输出到大洋彼岸,京剧成为美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如今,在新开通的济青高铁淄博北站和胶济铁路淄博站,游客一踏出高铁,映入眼帘的便是长达10余米的硕大唯美的五音戏宣传画,寓意着五音戏在鲁中大地上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五音戏开启了以保利院线全国巡演促旅游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大型新编聊斋题材五音戏《紫凤》《珊瑚》等剧目举行了巡演,从山东省内的威海、潍坊、菏泽等地市到省外的武汉、沈阳、大连、马鞍山……跨越10多座大中城市,不仅让全国的戏迷朋友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五音戏,更激发了所到城市人们对探究奇幻美妙的聊斋文化的欲望,打起背包去淄博的旅程或许就开始了。以五音戏为载体的聊斋文化的跨省市交流,让外地朋友见识了聊斋文化的又一艺术表现形式,他们在对五音戏赞誉有加的同时,也对淄博的文化积淀有了新的认知,文化输出提升城市形象,助力淄博旅游的作用不言而喻。

  戏曲博物馆+旅游

  博物馆游在人文景观游中占有重要一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戏曲博物馆因藏品丰富、戏曲表演活动较多、创办主体多元、受众广泛,更成为博物馆游中的热宠。2017年12月,山东省首家现当代戏曲名人专题纪念馆——鲜樱桃纪念馆建成开馆,纪念馆详细展示了五音戏创始人邓洪山(鲜樱桃)先生的生平事迹及五音戏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目前已成为传承、保护、发展五音戏及戏曲旅游的重要基地。鲜樱桃纪念馆的建设是对于淄博地方戏文化认同的构建,一方面,鲜樱桃纪念馆的建设为五音戏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源提供了典藏空间,为淄博地方戏文化理论研究提供了资源基础,为戏曲文化的交流传承提供了展示平台;另一方面,鲜樱桃纪念馆的建设对于丰富淄博文化和旅游产品,提升文化和旅游品质,树立“齐音天唱”的五音戏文化和旅游名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各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和重点领域。丰富多彩的五音戏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可以起到宣传文化和旅游景区、带动产业振兴的作用,更能为淄博引入外部客流和消费群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同时也通过创造全新的旅游产品和业态,提升旅游的内涵与品位,为文化和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文旅融合新模式的探索,推动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更能够真正激发新动能、形成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记者 高晨 通讯员 马光舜)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